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捐出自己”,他们用大爱为生命接力

来源:老年生活报 2022-04-04 08:26   https://www.yybnet.net/

人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当生命终止,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和这个世界告别?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心怀大爱的老者,他们立下心愿捐献器官,把生命的余热延续到下一个身体里,或者用遗体捐献的方式,为医学科研作贡献。清明节前夕,记者走近这些老人,了解了他们以无声大爱表达对生命的尊重的感人事迹。

古稀夫妻达成心愿“捐自己”为医学做贡献

3月30日,家住西海岸新区的孙在平和老伴逄培荣,在儿子和媳妇的见证下,来到西海岸新区红十字会,郑重地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老两口也成为西海岸新区第388、389位捐献志愿者。

“国家把我们照顾得那么好,我们没有什么能够回报的,就想以后把遗体捐了,用于国家的医学研究。 ”今年75岁的孙在平和老伴于1969年结婚,婚后育有三个子女,几十年来生活过得平淡却幸福。 “钱够花、饭够吃,生活无忧无虑。 ”孙在平说道。

“这些年陆续看过许多新闻报道,有捐献器官、遗体的,在生命最后能帮助别人,我和老伴那时候就有了遗体捐献的意愿。”孙在平说,子女也都表示支持。 “我们家庭是很和睦的,任何事都可以一起商量,而且我认为父母做这件事很伟大。 ”孙在平的小儿子说道。

孙在平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曾在村里做过“赤脚医生”,作为半个从医者,他希望能给祖国的医学事业做贡献,“现在心愿完成了。 ”

花甲老人想捐眼角膜愿尽所能发光发热

家住青岛市67岁的牟玉荣也一直有捐献眼角膜的想法。

牟玉荣说,自己有捐献眼角膜的想法,还是受到身边朋友的影响,“很多年前,就听他们说起过。在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已经填了志愿书。 ”

牟玉荣说,捐献眼角膜能让需要的人重见光明,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但她最初把这一想法和家人说起时,老伴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伴的态度也有了转变,“器官捐献是一种文明的行为,一种高尚的行为,现在的他,是支持我去做捐眼角膜这件事的。 ”

“我愿意尽己所能发光发热。 ”牟玉荣认为,将自己最后的、有价值的东西回报社会,是对生命最大的慰藉。

公众认知逐步提升但传统观念仍需改变

据了解,青岛的捐献数量一直在国内位居前列。截至2022年3月,全市登记捐献志愿者6172名,已捐献遗体1088例,捐献角膜1771例,3500余名角膜致盲者因此重见光明,捐献器官1086例,救治器官衰竭者3000余名。

“60岁以上的捐献志愿者有1370名,年龄最大的都已过百岁。 ”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遗体器官捐献的认知度正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行列中。

不过,即便如此,我国当前的遗体研究和器官捐献还是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困境。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觉得,人死后需要入土为安。“能用自己的器官去救活其他人,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但就我个人而言,现在还没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不少老人表达了这样的心声。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在捐献了以后,不知道器官或者遗体都做了哪些用途,得到了什么样的价值,最终又是怎么处理的。

据了解,我国现在每年有30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但实际上真正获得器官移植的人,只有两三千人,所以,要拯救更多的重病患者,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需要更多的人投身进来。

记者 许瑶

新闻推荐

老年文艺助力疫情防控

本报讯连日来,根据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老体协利用各种形式为全区疫情防控做贡献的要求,区体协艺术团不甘落后,积极发动爱好文艺...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捐出自己”,他们用大爱为生命接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