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王学义
草木萌动,万物生长。城市再次焕发生机,即便是曾经因岁月更替而黯淡的部分,也在更新之中重启梦想与荣光。
在青岛市民心里,老城区是这个城市的根之所在。关于老城变动的消息,总是牵动着青岛人的记忆与心弦。如今,在青岛开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新语境下,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作为八大主攻方向的第一项,备受瞩目。未来三年,青岛将加快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打造时尚活力的历史街区。以保护、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导,重塑产业与空间关系,重聚历史城区人气,让历史城区成为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文化客厅”。
城市的保护与更新是当前的一个世界性问题。粗暴建设行为是一种“短视”,究竟该如何更新,考验管理者的智慧。政府部门应该多一些文化情怀,除此之外也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办法。在青岛老城复兴中,通过“绣花”老建筑打通历史未来,以及“焕新+换芯”促进产业迭代升级,不失为很好的探索。比如,位于海泊路43号的洛川家美术馆,是四方路街区第一个启动运营的商户,其一楼是咖啡馆,二楼是美术馆。洛川家美术馆的办馆思路是依托里院氛围,为城市立小传,为岁月凝记忆。不久前,这里刚刚举行了青岛摄影家任锡海先生的摄影展,展出的40张照片均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这种“小而美”的文化企业,是老城区产业转型的一个方向。这些企业是从老街、老建筑中生长起来的,别具生命力。
老城复兴需要政府部门与民间的良性互动。在这种互动之下,优秀的历史建筑被有效盘活,不仅能重新焕发生机,还可以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重塑后的老城文化,让人们重新看见青岛特有的城市肌理,也激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密码。在这里历史不再陌生,一些老建筑也不再是仅供保护的“负担”,而是又活了过来,成为一张张会呼吸的名片,这是广大岛城市民和游客都乐于见到的。
近日,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82岁老人走失10小时,家属报警后,又向城运控股公交李沧公司求助。该公司各线路驾驶员接到公司发布的信息后,充当“眼线”共同参与搜寻,于当晚7时许发现走失老人并将其送交家属。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成为日常工作中的利器。但网络和数据最终依靠的仍然是人,“徒技术无以自行”,依然需要热心、爱心和耐心。公交系统利用自有网络,探索“适老化”服务,是企业与社会以及职能部门的良性互动,这绝非“好人好事”那么简单,而是主动尽责,主动对接社会需求,这在老龄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值得更多行业借鉴学习。
新闻推荐
2月27日,记者从崂山区城市管理局了解到,该局抓紧推进10处口袋公园建设,目前,劲松五路(辽阳东路—合肥路)改造提升项目、辽阳东...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