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回避生活的真相,又不吝从暗淡生活的缝隙中透出温暖的亮色,关照世间小人物的人生。”这是余耕作品的风格。
根据余耕小说改编的爆款电视剧《我是余欢水》被赞现实题材精品;小说集《我是夏始之》被评为作家出版社2021年度好书,同名小说获得百花文学奖,这些聚焦现实的作品多部正在被改编为影视作品……青岛作家余耕一时之间也成了书写现实题材的热门作家。
“我在小说里揭露生活的弊端,但是我希望读者心存希望去生活。”余耕说他创作的初衷是让读者看到希望和温暖。他从生活里捕捉灵感、发现故事,尤其是回到青岛专职写作的10年,他所经历的生活、熟悉的人,或多或少会提炼于笔下,成为打动读者的细节,“比读者更熟悉生活”是余耕书写现实的底气。
多种生活经历
为写作的“明天”埋下伏笔
“打过篮球,没进过省队国家队;做过警察,没破过大案要案;开过攀岩俱乐部,没攀岩之前有恐高症,不攀岩后更加恐高;干过银行,进银行前对数字不敏感,进入银行后对数字越发混乱;最喜欢的工作是做记者,因为它看上去不像份工作,不打卡不坐班,不用夸女同事瘦了,也不用拍主编马屁,一切拿稿子说话。”
在新作《我是夏始之》的作者简介中,余耕这样总结自己。经历过多种工作与多样生活之后,余耕专职写作已经十年,这十年之间,“大年三十都在写。”如此勤奋的余耕,出版了长篇小说《德行》《当心你的狗》《古鼎》《如果没有明天》《耳房》《金枝玉叶》,中短篇小说《魔伽吒》《笑苍山》《临摹》《寻亲记》《我是夏始之》《我是余未来》等等。而余耕被更多读者“认识”,是从热播剧集《我是余欢水》原著作家身份开始的,“现在优秀的写作者很多,大家需要一个机遇。”
余耕是从2006年开始为写作的机遇努力的,那一年他开始第一部小说《德行》的创作,在这部小说创作修改的两三年里,他从北京回青岛做过一阵儿银行高管,又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北京闷头写作。“回北京没有什么收入,就接一点剧本的活儿,当枪手编剧,也给广告公司写过文案。”余耕正式编写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电影并没有播出;后来与导演欧阳奋强合作过《超萌英雄》,也没什么声响;参与电视剧《我是赵传奇》的编剧时,感受到“这行水太深了,”余耕总结“做编剧的经历非常糟糕。”这股现实带给他的糟糕情绪,酝酿了短篇小说《末日降临》,发表在2011年《小说月报》,这部小说成了年度优秀小说。
《末日降临》是个灰暗的结局。不久之后,余耕把这个“向死而生”的小人物重生记写成长篇小说《如果没有明天》,小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后,豆瓣评分高达8.3。繁星戏剧村创始人樊星看好了这部小说,于是有了话剧《我是余欢水》,该剧自2017年首演至今一直是繁星剧场的当家好戏。而余耕写作的“明天”自《如果没有明天》开始日渐明朗。
文学作品里一定要有“希望”
尤其是现实题材
十年来,余耕的写作很有规律,每天最多写两千字,每年写365天。“我很欣赏海明威的简洁风格。”他也曾尝试过一天写七八千字,“第二天回头看就会觉得‘水’。”写得慢,是想让读者读起来比较流畅;用有节奏感的现代语言书写,是想读者更容易进入小说。余耕的写作方式很适合书写现实题材。“我的每个小说都带有希望,让现代人看到希望,看到温暖。”
余耕书写现实题材的初衷,隐藏着他少年时的阅读收获。生长在崂山山海之间的他,小时候经常在“父亲的书房”读经典名著。进入体校求学,余耕大量阅读了《小说月报》《收获》《十月》等文学杂志。“现在想起来,感觉文学作品里一定要有希望,激励读者,往前走。”
“往前走”也是余耕小说创作的原则。“余欢水被肯定对我来说是一次重生,我干脆就只写小说。”余耕坚持不动笔改编自己的作品,“小说比较自我”,显然更适合他。即使当年正午阳光邀请他担任电视剧《我是余欢水》的编剧,他也没有再拾起编剧这个行当。余耕就在小说里编写着主人公的生活,这些故事有余耕自己生活的影子,也有亲朋们的经历的提炼。余耕说现实题材不必追究故事在生活里的“真实”发生,他坚持的是抓生活的痛点,“每一个作家作品里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自己的。”
余耕2021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集《我是夏始之》中,《我是夏始之》《以爱之名》《末日降临》《寻亲记》《我是余未来》《魔伽吒》《临摹》七篇故事,每个主人公都是生活中身边随处可见的小人物,“这是我十年来的小说创作总结。”而在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金枝玉叶》则是年代小说,这部作品里余耕尝试以女性为主角,讴歌女性,“《金枝玉叶》的故事延展百年,我最初的动机便是探索并记录一百年来中国女性的抗争与坚守。”“题材”对余耕来说从来不是难题,今年他准备出版《做局人》,写一个骗子的救赎。有趣的是,余耕在疫情期间,亲自体验过一个高明的骗局,他把这一次经历也写进了最新的小说。
放慢写作节奏
到厚重的历史里挖掘故事
“我几乎所有现实题材的作品都是这十年完成的。”勤奋的写作让余耕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于是在2021年他给自己放了一个小假,四处旅行,与朋友聊聊天,打打篮球,也为写作方向“转个弯”做准备。
“历史小说一直是我喜欢的类型。”余耕从小就喜欢读历史,他打算用三五年的时间,阅读大量的史料,从厚重历史汲取故事灵感。其实余耕已经写完一部中篇《沛县往事》,但他还想更深入去了解刘邦称王之前的历史,“写一写刘邦王朝的群像。”同时,他也想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大汉王朝。
回到家乡的十年,书写现实的十年,余耕也把青岛的故事编织进了小说里,比如《金枝玉叶》里虽然虚构了地名,“实际写崂山,写我生长的沙子口。”新作《活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则聚焦青岛现代人的生活以及风土人情。
如今,余耕在青岛的工作室里安静地写作、生活,在一大波作品集中出版之后,“放慢写作节奏。”但是,无论写什么题材,都有余耕的坚持,有余耕给读者的希望和温暖。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贾小飞摄影柳栋
新闻推荐
过了雨水节气,黄海之滨的这片土地上,开始有了春的气息。老城区是青岛最早感知到春意的地方——围挡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交织...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