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领域,我们现在5年的工作可能就决定了老城区未来30年的面貌。”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崇长期关注并参与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受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的邀请,近年来他参与了几十个里院的保护分级、评估以及改造咨询论证工作,是老城复兴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在专家看来,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在率先探索历史城区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旗舰项目、实现保护更新工作的社会价值突破等方面,青岛大有“文章”可做。
“冬暖夏凉”的老房子更有助于活化利用
“我最关注的,是历史城区的里院和独栋建筑怎样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受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的委托,刘崇带领团队正在开展关于老城区里院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课题研究。在他看来,老房子只有重新成为百姓生活的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历史和美学价值。
最近,刘崇去一个老院落改造的博物馆参观,最大的感受是“里面冷飕飕的”。他认为,在改造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把老建筑的“原真性”继续传递下去,另一方面需要结合适宜的建筑技术,让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耐久性等方面能够满足需要。据介绍,作为老青岛心目中最具本土特色的市井文化符号,里院是一种集合住宅,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北方传统民居和西方围合式城市住宅相结合的产物。刘崇表示,打造绿色低碳型历史城区,就是希望在改造过程中赋予历史建筑更好的冬暖夏凉的属性,从而增强市民对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亲切感和认可度,并且对未来的城市更新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不仅在建筑历史价值要素的保留上,而且在舒适度和亲和度的提升上,做这个时代应该做的工作。”
刘崇期待,“在历史城区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如果青岛能够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示范,就可以在这个方面成为业界的引领者。”
打造旗舰项目,老城复兴需要“爆款”
“就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而言,从政府部门投入人力物力资源的程度来看,青岛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可圈可点和有目共睹的。“刘崇说,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速度、执行力和对专家的动员程度,都是“火力全开”的状态。展望未来,他特别希望有旗舰类项目出现。刘崇认为,这样的旗舰项目会极大地提升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而这种“旗舰效应”需要国际设计界和学术界的共同推动。放眼中外,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有着很高艺术水准的建筑本身就是关注点。“青岛需要更多世界级的建筑作品。像青岛老城区改造这么大的建设量,应该有载入世界建筑史的建筑。它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强大推动力。”刘崇说,老城复兴特别需要这样的“爆款”。
老城区“留人”三招:步行区、颐养产业、大学城
对于如何提升老城区的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刘崇结合自己在德国研究、工作的经历,提出了三个建议,“老城区现在的状态是需要人口来填补,我认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留人’:通过步行区留消费者,通过大学留年轻人,通过颐养公寓留老年人。”刘崇认为,历史城区可以结合地铁和停车楼建设步行区,步行区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以德国慕尼黑为例,这座城市40多年前就开始在历史城区最核心的区域开辟步行街,刚开始是两条主街,之后逐步地构成围绕着市政厅和圣母广场的步行区。步行区设有若干个地铁站点,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达各个标志性景点。“慕尼黑把历史街区保护和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提升了民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另外,他建议,里院可试水成为全国老城区颐养产业的样板,也可以尝试把老城区建成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大学城。“慕尼黑的老城区和青岛的大鲍岛都是由建筑沿道路周边布置的街坊组成。两所世界百强高校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就是街坊里萌芽和成长起来的没有院墙的‘马路大学’。在青岛的老城区建设一座有天然文化底蕴的大学,把老里院修缮成大学里的不同学院,必然能推动建筑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的永续发展。”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董真
新闻推荐
俗话说,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但是有些跟头,是半月板“承受不起”的。几个月前,酷爱足球的市民王东(化名)便经历了一次半...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