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的萝卜,旺疃的瓜,西城汇的泥瓦碴……青岛市城阳区的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所谓泥瓦碴,就是青岛市非遗文化项目——黑陶技艺。在墨水河畔传承了数百年之久,曾经作为胶东半岛地区黑陶产量最大的中心,城阳区西城汇这个名字,因黑陶而闻名于世。 2月17日,早报记者赶到西城汇社区,探访代代传承的黑陶技艺。聆听刘氏父子讲述关于黑陶的背后故事。
第七代黑陶传承人
西城汇社区位于城阳区城阳街道墨水河的南岸,特殊的地理环境盛产独特的麦饭石黑黏土,成就了西城汇几百年来盛产黑陶制品的地位。 “小时候喝水的大茶壶,古朴厚重,喝到嘴里滋味那么甜;掀开黑陶酒具封口的红布头,那浓烈醇香便再也藏不住了……”今年51岁的刘加欢,从小跟着父亲学黑陶制作技艺,说起黑陶来如数家珍。
刘加欢告诉记者,父亲刘泽良是制作黑陶的第六代传承人,传到他这一代已有好几百年历史。父亲从20多岁时开始制陶,至今已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对家乡的黑土很感兴趣。放学回家后,看各式各样的泥陶,感觉特别开心。”由于刘加欢从小喜欢黑陶制作,在父亲的耐心传授下,慢慢学会了制陶手艺。
经20多道手工工序
从一堆泥土到一把壶、一个盆,要经过挖泥、挑泥、揉泥、闷泥、拉坯、塑形、晾坯、修坯、压光、刻花、干坯、烧制等20多道环节……采访中,刘加欢拿出两把精致的黑陶壶说,这是他在原有技艺的基础上创新改造而成的,看上去效果非常好,有不少朋友找过来订制。刘加欢说,做成一把品质上佳的茶壶,唯一的原料——黑黏土至关重要,要经过分离、层层过滤才能得到。有了原料,而后便是制坯。只见刘加欢就像揉面团一样先将泥和水揉匀,然后将泥团摔掷在一个转盘平台上,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一个小茶壶坯体的大致模样。
黑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对泥的处理、拉坯、放窑烧制三部分,每一环节都不能出差错。除了对泥的要求十分严格,制陶人对窑的要求也不含糊。烧制陶器,关键看“窑变”。如果要烧制黑陶,窑内温度必须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才行,另外,陶器在窑内摆放的位置也不容小视,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烧制出良好的黑陶制品。
黑陶成为乡愁记忆
刘加欢对手作黑陶的坚持和热爱更多源于对父辈老技艺的传承。他回忆说,时光退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他年龄小,但记得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在制作黑陶器具。孩童时,父亲便在村子的一所小屋里制作黑陶。那一缕青烟缭绕,泥火交融的景象,至今都让许多人难忘,成为那个年代的乡愁记忆。
记者采访了解到,制陶并不是一年四季都适合,天冷时做出来的陶器容易裂,一般过了农历二月二后天气逐渐变暖,便开始制陶。选泥、晒干、泡水,经过挤压成形,再用手搓揉成条,然后就开始做陶制品了。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原物业公司积极整改想留下来,小区业委会更换物业被暂停 翠海宜居的“管家”谁来当?
◥原物业公司保洁人员在小区内打扫卫生。物业发现车辆停靠位置不对,给予温馨提示。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