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老城“潮”生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21-09-13 00:44   https://www.yybnet.net/

中山路年轻了。

网红猫咖店看中了老建筑的文化底蕴,一场夏日集市让宁阳路老街登上热搜,由浙江路天主教堂出发,经由中山路、潍县路、济宁支路、黄岛路的一条“文旅新动线”,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这些时尚潮流、富有创意的“新面孔”,犹如点点星火,为中山路这条百年老街注入了新的生机。

回到里院

清晨,第一缕阳光在宁阳路上投下交错的光影,青石板间绿草清幽。猫咖店里的两只大橘猫,头戴精致勾线围脖的发财和卤子,伸伸懒腰,从窗台跳到小店外的竹林里,开始了一天的好奇探索。它们是这条老街上的新居民,也是小红书上的“明星猫”,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亲手撸撸才过瘾。猫咖店内传出婉转的苏州评弹,软侬细语轻轻拨动着老街的晨光。

陈一达,一位从小在德县路里院长大的“90后”青岛小嫚,就是这两只“明星猫”的主人。

“一群小孩儿在里院儿撒丫子跑,这院穿那院,从德县路跑到栈桥,从栈桥跑到一浴二浴,一个个晒得通红,然后再回家。”对陈一达来说,老房子装满了她的幸福童年。

“小时候觉得老房子太旧了,潮湿还漏雨,总想着什么时候能从这里搬走。现在长大了,有了更大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发现什么都代替不了老房子,一看到这些建筑,就直接让你‘爷青回’,回到你最安逸、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那个时空。”老房子的魅力已经沁入陈一达的血液,从里院走出去的她,又回来了。

作为宁阳路第一个入驻的商家,今年5月份,陈一达开始了尘土飞扬的装修生活。普通的装修是一个标准工程,老房子的装修,要亲力亲为地参与进来。

“老房子是有个性的,它的砖木结构、院落、长廊、老建筑的挑高、屋檐雕栏,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细细打磨。”好在从小在里院长大,陈一达熟悉它的每一处脉络。她用楼梯将老房子分成上下两层,原来挑高的二楼是一个个隔断,她保留下来,做成一个个坐着喝茶的独立小房间。

“每天都是灰头土脸,一嘴溃疡,为了装修上老鼻子火了。”陈一达的微信里保存下了她的装修日记:陈工的一天从早晨7点开始,小包包里装好云南白药,卷尺和壁纸刀……一百多件家具要搬进来了……小院的池子开工,订来的石头拉了满满一车……筹备新店前VS开始装修后——陈一达随身携带的车钥匙挂链,是一只白脸的熊猫,装修前脸是白的,装修后脸已成了“包公黑”。

“经常想到撂挑子,倒头就睡,谁也别来找我。”但是,当她站在窗户前向外看,老建筑的红瓦旧砖散发着时光的魅力,“一眼百年”的豁然开朗,又让她如同打了鸡血。

几年前,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陈一达在湛山附近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几只猫相伴,咖啡、茶道、精致的小点心、自酿的果酒……她把小店装饰成了安静的模样,也成了年轻人喜欢的网红店。

老店地处配套齐全的社区,客源稳定,交通方便。但是陈一达却更倾心于宁阳路的新店:“像我们这种轻餐饮品牌,主要还是得靠产品特色去引流,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的传播。现在你在任何一个地理位置,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然客流量。反而老建筑的文化底蕴是不可替代的,这是它能带来流量的魅力所在,对这一点我非常有信心。”在陈一达看来,很多年轻人会喜欢这样独一无二的建筑特色,她也希望通过这个小店的引流,为老建筑带来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它,喜欢它。

神仙打架

三个月前,一场时尚多元的“尚街里夏日集市·艺术营造节”在宁阳路上引爆流量。

“市集开集前一天布展,我过去一看,差点要发火了,搞这些东西来,谁来买?”作为宁阳路的规划者,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工委书记张志栋对那一幕记忆深刻,“结果第二天打脸了,人山人海,进宁阳路的队都排到马路上200多米长。”

更让张志栋没想到的是,“尚街里夏日集市·艺术营造节”期间,微博热力值556W,小红书笔记篇数500+,抖音同城话题榜第三……不仅连续4天刷爆票圈,还首次登上了微博同城榜第二的位置,4天客流5万余人次,日均摊位总销售流水达50多万元。这场新潮的市集,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40多家极富创意的摊主,与青岛本地潮牌摊主一起,为老街带来了活力。北京著名咖啡品牌berrybeans也赶来摆摊,一位老爷爷戴着宽沿草帽,一天卖了5万元的咖啡。

作为一名“80后”,张志栋不得不承认自己和年轻人已经有了代沟。“有时候觉得自己挺年轻的,但是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有自己的玩法。”玩笑归玩笑,张志栋深知,中山路的人气最终还得靠人来填补,而且得让年轻人等消费生力军来填补。“年轻人喜欢什么,定位就在那里。”

宁阳路,一条靠近青岛火车站、长200多米的背街小巷,在历史上曾是商贾、官宦云集的居所。老城复兴的画笔将它勾勒成“上街里·银鱼巷”精品民宿片区。走在宁阳路上,年龄50多岁的老工匠们进出里院,老建筑的修缮正在收尾。局部幸福、虎啸春国潮饮品店等13家企业已达成入驻意向,更多新的潮流品牌也将陆续入驻这些被复活的老建筑。

“整个街区是态度和审美的竞技场,你能感受到背后是一票原创品牌主理人,在暗地神仙打架。”在这里开店的陈一达感受到了火起来的老街暗涌的竞争压力。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除非像万象城那样的综合体自带流量,我们这样的老城区本身没有流量,一个老街区要引流太难了,流量企业能进来,这是一个非常难突破的瓶颈。”张志栋有个打算,将围绕中山路的N个街区打造“一街一特色”,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可以将这样创新形式的市集复制到黄岛路、广西路、潍县路、河南路、曲阜路、山西路、浙江路、北京路等其他街区,引爆流量和街区活力。

有过贵州对口帮扶干部履历的张志栋,也取到了国内其他老城区修缮理念的“真经”。

“老城区修完之后,第一遍看感觉修过了,第二遍看有点味道,第三遍看感觉真漂亮,第四次去看,感觉幸亏这么修。”在张志栋眼里,老城区的修缮得“耐看”,经得起时间的审美。

“很多片区有历史印记的东西坚决不能动,即使拆了也得安回去。而恰恰是我们这样的做法,大家很喜欢。”张志栋发现,大家喜欢这种有格调有情怀的东西,有些院子楼梯破了,墙皮掉了,企业来看了说不能动,他就要这样的感觉。整个街区半破半新,半旧半潮,破旧和新潮互相交错,散发出撞色的艺术之美。

步步迎新

孙春刚背着相机从四方路的家里走出来,顺着青石板路往上走,一直走到黄岛路。刚开海不久,黄岛路市场上各种海鲜的叫卖声热闹喧嚣,啤酒屋门口老板们滚动酒桶与地面摩擦出咕噜噜的声音,路口的小商铺将售卖的花椒大料铺在门口,这里是青岛最纯粹的市井底色。

“70后”的孙春刚已是小有名气的城市摄影师,擅长拍老城。2008年上合八人摄影展中,他展出了自己近年来的得意之作:坐在四方路门槛上的爷爷和奶奶,老房子屋顶站着的顽童,平康五里院子里跳绳的小女孩……这些是他熟稔而热爱的老城生活。

举着相机走在黄岛路的大上坡上,孙春刚跟一些年轻的摄影师同行们打着招呼,这里是城市摄影师聚集的地方。

黄岛路中段的石阶路,在岛城独具特色。黄岛路前段时间刚更新完地下管道,路面的青石板被挖起,一块块编号,管道铺好后再根据编号归位。这让孙春刚等一众摄影师们感到欣慰,他们最爱的青石板还是原来那个样子。

海滨山城的青岛,有许许多多石阶路,黄岛路独具特色,它没采用花岗石,而主要用青石板;通常台阶路均是一步上一个台阶,而黄岛路的石阶每一级很矮又很宽,高度在4厘米左右,多数人的步伐,一步迈不上一个台阶,两步又用不上,青岛人都叫它“一步半”,在这里心急也走不快。

黄岛路片区的改造规划,恰恰抓住了这个“慢”字。改造后的黄岛路定位为“新街里”,是以“慢生活”业态为主导的片区。

“很多里院都是保护建筑,它的结构不能变,原来它的架构就是一个个小的房间,正好可以做青年公寓,我们是奔着国际青年社区的理念去做的,沿街开一些公共洗衣房,公共会客厅,院子里摆上健身器材,在里面摆上台球、飞镖,朋友来了有公共待客区域。”自嘲跟年轻人有了代沟的张志栋,如今站在了年轻人的角度,努力让这片最能体现青岛里院建筑特色的片区,焕发出年轻的光彩,将此处打造成年轻人聚集的青年公寓。

“我们一直强调要用地产的思维做好里院改造,就像一个小区的楼盘,衡量它品质高不高,要看它电梯厅宽不宽敞,绿化区域够不够。让年轻人喜欢来,光宣传没有用,要拿出真金白银的东西来。这方面我们专门请一些年轻团队来帮我们分析。”一个青岛本土网红咖啡品牌决心入驻,让张志栋有了更多信心,“那个品牌叫领地咖啡,它有一批忠实粉丝,这个店开在哪里,粉丝就追到哪里。咖啡店老板前期可能在中山路上也选址了,但是一直在犹豫,没有下决定。前几天我们带咖啡店老板在四方路走了走,看了看,给他看了街心花园包括整个街区的规划,他马上决定入驻了。”

一个闭环

作为德占时期的华人居住区,黄岛路片区是青岛里院文化的发源地,最能体现青岛里院建筑特色,青岛人俗称“大鲍岛”。

民国时期,大鲍岛马路狭窄,上下水公用,四方路、黄岛路、易州路之间的三角地,老青岛叫它“水龙池子”,这里安装了几十个水龙头,周围居民来这里挑水吃,有人就地洗衣洗菜。

这“水龙池子”对有一定年纪的人来说,也是有特殊意义的。那时没有电话,没有传呼,那就是整个街区的集合地点,有事就约:水池子见!

像这样的历史遗存设施也在计划保留中,计划建设的四方路街心花园将把四方路记忆地标的功能延续下来,保留街区中心集合地点的里院文化。

一面是继承,一面是拓新。

济南路因胶济铁路而生,也是最早规划的道路之一。作为百年老路,与济南路相关的“大窑沟”“桥门洞子”等称呼,存在许多老青岛人的记忆里。

济南路拓宽工程于去年6月10日伴随6处非住宅建筑拆除工作的启动拉开帷幕,“为了赶工期,春节期间都没有休息,施工队伍24小时加班加点。因为靠近火车轨道,每天半夜火车停运的时候,停电一小时才能进行车轨附近的工程。”张志栋感慨,“济南路的拓宽工程难度大,工期紧张,太不容易了。”

如今,新改造的济南路由原来的单向两车道拓宽为双向四车道,由“窄胡同”升级为“宽马路”。这些精心谋划的背后,是一众规划者心中“突破北部”的蓝图。

“中山路片区南部的业态是相对饱和的状态,而北部区域在此前多轮征收过程中,许多老房子和里院已经征收。这是我们可以在北部‘施展拳脚’最现实的前提。”

天主教堂是青岛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来青游客的必去景点,但一直以来,周边的业态无法把这里强大的人流进行有效转化,张志栋口中这条可串起中山路北部片区的新动线,就是为了补足这些文旅短板。

紧邻天主教堂的圣心修道院旧址,今年将完成修缮,之后将植入新的业态。由此向西到达中山路72号和74号,将打造一个集展览、演出于一体的网红打卡休闲地。再沿中山路向北,可到达本身已经有足够流量的王姐烧烤。由此向东北方不远,到达潍县路19号,这里也将在今年完成整修,这座极具青岛特色的大型里院,在同步寻觅全新业态。而沿着四方路再向东走,就是四方路街心花园,可以让周边居民和游客休憩赏景。

沿着街心花园再向东,平康东里等四五处里院建筑也正处于房屋整修和业态招引阶段。继续向东,济宁支路区域已经开始布局打造一处文创产业聚集区,济宁路同步建设租赁型青年公寓。在此周边,黄岛路西段十字路口附近有一处非常漂亮的建筑,市南将借此把这里打造成艺术化的十字路口,再融合涂鸦等元素,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拍照“打卡”地标。

“由此再向南走不远,便又回到了圣心修道院和天主教堂区域,还有宁阳路银鱼巷街区。有了这些载体和业态的支撑,加上已开通的济南路、正在修建的数百个停车位等基础配套,中山路北部片区也就活起来了。”

新闻推荐

朱家洼社区改造 2号地块部分项目开工

本报9月12日讯(半岛全媒体记者郭振亮)记者从崂山区住建局了解到,朱家洼社区改造2#地块项目(控规编号BS0201-020地块)...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达到“调控”预期2021-09-11 06:36
猜你喜欢:
评论:(老城“潮”生)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