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进行时
“早报倡导的‘光瓶行动’看似事小,但对于城市文明、保护水资源却是一件大事,值得生活在青岛的每一个居民认真实践。 ”早报连续报道“光瓶行动”以来,早报新闻热线82888000每天都接到大量市民的来电,他们有为“光瓶行动”出谋划策的,更有为“光瓶行动”点赞并付诸行动的。
/讲述/
“引黄济青人”说用水往事
“这几天,我们看了早报的‘光瓶行动’系列报道,让我们又想起了当年吃水紧张的情景。我们全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作为曾经体验过 ‘城市缺水’的青岛人,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水资源,所以我们一致决定,今后外出参加活动,一定要践行 ‘光瓶行动’。 ”5月30日,80多岁的李超敏和老伴于秀莲给早报打来电话,代表全家人响应早报的“光瓶行动”。
李超敏告诉记者,青岛是缺水性城市,尤其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供水一直很紧张,市区实行定额供应,各家带着水桶去公共水龙头接水,每天只能接一次水。 “我们是八口之家,因为用水紧张,每天用水都要精打细算。在当时洗澡都成了奢侈的事情,一般是逢年过节才能去外面的澡堂子洗个澡。 ”
1986年,李超敏被单位派到引黄济青指挥部,负责为引黄济青项目建设通信系统。“我们在城阳的指挥部工作时,大家在一起喝的是井水,经过连续4年的不懈努力,引黄济青工程完工,黄河水来到青岛后,大大缓解了青岛的吃水难题。 ”李超敏说。
“虽然现在城区用水不再紧张,但是节水的习惯不能丢。早报倡导‘光瓶行动’在当下显得非常有必要,应该让更多的市民关注此事。 ”于秀莲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李超敏和于秀莲夫妇退休后,重新拾起了小时候的书法艺术梦想。当天,他们两人一起为早报“光瓶行动”写了一幅字:“珍惜每一滴水 倡导光瓶行动”。
“不但我们全家人要践行‘光瓶行动’,还要发动周边的亲戚朋友,一起加入到这个行动中来。 ”于秀莲说。
老兵讲“节约用水”故事
“现在青岛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早报倡导‘光瓶行动’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我举双手赞成。我们不光要节约粮食,还要节约水资源。”青岛市军休四分中心退休干部符德存给早报打来电话表示。
今年85岁的符德存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海军老兵,是在部队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因为我们出海训练时间比较长,带的淡水数量有限,为了保证完成训练任务,在训练期间,我们对淡水使用都作了限制。 ”退休后,符德存成了倡导勤俭节约的义务宣传员,把当兵时节约用水的故事分享给其他人,把勤俭节约的好风尚传给更多人。
“我们青岛本身水资源不多,依靠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工程才解决了吃水难题。现在会场上、景区里、运动场馆里出现的‘半瓶水’现象必须得到制止。”符德存说。“青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文明来自哪里?文明来自日积月累,来自点滴小事,文明来自春风化雨,这种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应该积极倡导。 ”符德存也给早报“光瓶行动”写了一幅字:“发扬光荣传统响应光瓶行动”。
“现在我们军休老干部们都很节约用水,平常开会都要自带水杯,即便是喝了矿泉水,喝不完也会带走,倡导‘光瓶行动’我们要做好表率并带头发扬好。 ”符德存最后说。
市民为“光瓶行动”支招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外出游玩或者参加活动,瓶装水成了不可或缺的饮用水来源。在实际中,有很多人只喝了几口,瓶装水就被随意丢弃,这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市民赵先生拨通早报热线后这样说。赵先生认为,节约用水,就应该从“光瓶行动”开始。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需要经常出差,在北上广等地,当地居民对于‘光瓶行动’认知度比较高,参会自带水杯的群体越来越多。 ”赵先生建议,会议场所可以设立领水点,自带水杯的人并不需要饮用瓶装水,自然减少了瓶装水的供应量,也就减少了浪费概率。还可以给每瓶瓶装水都用纸张贴好记号,做到单人单瓶,并且要按需取用瓶装水,用空瓶替换新水。
新闻推荐
市连续9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已成全城军民自觉行动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