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袁隆平,“稻”不尽的青岛情缘

来源:青岛早报 2021-05-24 06:1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2016年10月挂帅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5月22日,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悲痛的一天。这一天,“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斯人已逝,追思无限……在青岛,有一方“天地”,寄存着袁隆平关于海水稻研发的宏大梦想,保留着他工作时踏过的足迹。袁隆平海水稻的梦想,在这里成真!

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今日10时举行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将于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今日举行追思会

记者昨天从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获悉,为表达沉痛悼念,该中心定于5月24日(周一)上午10时在青岛举行 “袁隆平同志追思会”(与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的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同步进行),欢迎各界群众自发参与悼念。

会场地址:1.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白泥地);2.青岛市城阳区万亩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

特写

袁隆平最后的时光:

病危之际,还关心稻子长势

5月22日,湖南长沙,细雨凄迷,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城市上空。

尽管医院全力救治,尽管家人在床边唱着他喜欢的《红梅花儿开》等歌曲,期盼他能够睁开双眼,但最终还是没能迎来奇迹。

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16时许,灵车缓缓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下车辆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

病危之际每天都挂念水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房里的橘色灯光下,合上双眼的袁老遗容安详平静,3个儿子给老人家盖上红绸毯。14时许,在家人陪伴下,袁老的妻子邓则进入病房,坐在一把椅子上,静静地陪着袁老遗体,面容悲戚。

“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袁老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

今年3月,91岁高龄的袁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接受治疗。

入院之初,袁老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 ”“今天多少度? ”

有一次,护士说28℃。他急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

回忆当时的场景,一位医务人员忍不住哭泣:“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

去世前两个月还在基地工作

2020年12月,袁老已满90岁高龄,尽管家人和同事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还是按往年一样前往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

刚到三亚,袁老主持召开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项目启动会。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拍摄的一段视频里,袁老说:“我们在这个会议上把任务落实下来。 ”大家齐声回答说“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袁老每年都会到三亚南繁基地工作三四个月,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到田里,查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

这次到三亚,因为腿脚不便,袁老不能经常下田,他就在住所拿起显微镜,仔细观察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子,做详细记录。有一次,他担心一个科研活动组织得不好,没来得及通知秘书,就单独叫上司机,赶了过去,急得秘书和家人直跺脚。

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每天吃饭、散步、临睡,袁老都在思考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事情。

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袁老自称“90后”,虽然指的是超过90岁,但他的确和年轻人打成了一片。

在三亚,袁老和其他科研人员住一栋楼里,生活俭朴。在工作之余,他会自己去逛超市。从超市回来,袁老经常会买些短袖衫、鞋子等物品给年轻人。

去年11月,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第三代杂交水稻测产。好消息传到长沙,袁老兴奋地说起了英文:“我觉得excited,more than excited。 ”

很快,这条新闻登上了热搜榜。人们说,袁隆平自带流量,是真正的“网红”。

今年4月,同袁老共事了13年的李建武,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两人历年合影的短视频,点赞量超过40万。李建武写道:“跟袁隆平院士一起的杂交水稻之路,少年,加油! ”

5月22日,听到袁老去世的消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不少同事正在长沙县的科研基地播种。前一天,他们刚刚根据袁老提出的产量目标,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据新华社

评论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

如同一株水稻,完成了使命,最终回落在泥土之中。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与世长辞,国人泪目。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

他曾种下两个梦。一个是 “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重,科学事业重,名利却最轻。他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攻克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

如今,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已突破1500公斤大关,中国人牢牢端稳中国碗,中国碗里装满中国粮。

耄耋之年仍投身稻田之间,这位“90后”,成为中国人心中真正的巨星。他曾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也许因为这颗星璀璨夺目,所以人们总觉得他永远不会陨落,甚至可以超越生死。

一缕米香,一阵稻浪,一亩禾田。有人说,“他在人间播种子,在天上洒甘霖”“你种下的稻田梦,我们继续来实现”“感谢您为祖国做出的贡献”……

致敬袁老!夜空中闪亮的星!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崂山区邮票专题巡展启动

本报5月21日讯20日,崂山区邮票专题巡展系列活动,在崂山区委党校正式启动。活动共展出8部25框邮票、纪念封、邮资片等1500余...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江南人的时令菜2021-05-22 07:13
猜你喜欢:
评论:(袁隆平,“稻”不尽的青岛情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