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字的书写,离不开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但在青岛有这样一位书法家偏偏爱在砖头上书写文字,并使之成为书丹、契刻、拓片、题跋集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门类,近日,在青岛画院展出的 “智者乐——毛智华砖刻书法展”引发关注,有学者指出,毛智华的砖刻书法开拓了书法艺术的另一重路径。
砖刻书法集结四重艺术功力
所谓的砖刻书法,是指作品在借助于传统书法形式上,以刀笔书刻还原秦汉魏晋砖文书法之历史面目,从学术角度再现两汉至魏晋砖文书法风格之演变,将纹饰图案与书法线条相结合,用纯手工契刻,将古老的砖文书法艺术展现出新的面貌。据毛智华介绍说,砖文属于民间书法的范畴,早在先秦之时砖文就已诞生,“我们都知道甲骨文是刻在龟背兽骨上,钟鼎文刻在青铜器上,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民间就用砖头、陶器、瓦当做记事载体,以实用性为主,而砖文的诞生几乎与简牍同步,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简牍、竹简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的,所以砖文在民间更为盛行,用以记事。 ”从另一方面来说,砖文在民间的普及,也使得砖文书法以篆、隶为主脉,沿袭并贯穿了整个书法史,“比如说,钟鼎文多是篆书、简牍的字体涉及行书、草书、篆书,没有隶书和楷书,而砖文风行至东汉纸张发明之时,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书体,堪称书体大观。特别是两汉魏晋砖文以写意性为主,带有随意性却不失法度,其随意性契刻更符合砖文性质,既具有载体功能,亦是书体演变过程中之重要阶段写意性书写之发端。 ”
造纸术发明之后,砖文的书写日渐没落,但其艺术性却为今人所关注。毛智华从2018年开始专事砖刻书法,“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学生拿来了几块汉砖,希望我帮忙在上面题写几个文字并刻出来,将其做成一块砚台,在其契刻过程中,我发现了砖文书法之美,便去向我的老师、中央美院王镛教授请教,王镛教授以秦汉的砖文、陶文作为研究对象,他对砖文书法提出了很多的指导和建议,这些年来,我也是一边研究一边琢磨。 ”毛智华表示,说到砖刻书法艺术,很多人以为就是在砖头上刻字,“砖刻书法与我们所熟悉的篆刻看起来相似,但却有着极大不同,从技术来讲,篆刻是反着刻,盖出来的印章才会是正面的文字,方寸之间难在设计;砖文是正着刻,契刻之后再做拓片,而这只是砖刻书法的其中一个环节。 ”毛智华解释说,砖刻书法包括着四个环节,“书丹、契刻是艺术,拓片是技术,题跋更是难中之难,可以说一个砖刻书法艺术作品集结了四重功力,特别是整体的布局、题跋的设计,涉及到的人文学科门类包括有考古、考据、文字、书法、章法、美术、历史等。 ”
“古香古色”传递通识美感
欣赏砖刻书法艺术作品,蕴育其中的秦风汉韵与魏晋风度迎面而来,穿越千年的传统文字仿佛架起了与古人对话的路径。为了寻到适合砖刻书法的砖头,毛智华也是走遍了大江南北,“汉砖是绝佳的砖刻载体,那时候砖头的制作工艺与现代的工业化生产有着很大的不同,汉砖是将河里的泥浆过滤,加上糯米汁子调和,手工制作而成的汉砖有如磬石般坚硬,声音清脆且瓷实,明朝之后的砖质则有着明显的不同。 ”汉砖难寻,也只是砖刻书法在现阶段遇到的困境之一,对毛智华而言,最大的困难还是创作上的瓶颈难以突破,“据我所了解,全国范围内从事砖刻书法艺术的人并不太多,一方面这是一个比较苦的行业,与许多人印象中执笔写大字的风雅之趣差别挺大,砖刻伴随着粉末飞扬,而且在砖头块上契刻又极费体力;另一方面,砖刻书法的创作一定要符合秦汉的风格,而这一时期的资料特别少,书体从篆到隶,只有零星的资料可以参考,可以说,创作中的大半精力用在了资料的梳理上,每年我都会带着学生去访碑,在这个过程中去完成现代砖刻书法艺术的守正创新。 ”
毛智华所从事的砖刻书法艺术是略显小众与偏门的,但却在审美上寻到了来自学界与民间的认可。2019年,毛智华在北京朗禾空间举行了展览,甫一亮相即引发关注,有评论家认为,他的篆刻书法艺术为当代书法创作寻到了新的创作路径,是临摹字帖等传统研习书法方式之外的另一种探索。而在青岛举行个展时,毛智华也乐得见到砖刻书法艺术在民间所受到的热捧,“其实在青岛开展之前,我心里是很忐忑的,在我的印象中,青岛人还是比较保守的,对于一种新的书法艺术能否接受都是未知,但是开展几天来,我在现场听到的反馈令人雀跃,甚至许多不懂书法艺术的老人家也赶来看展,他们说‘我不懂书法,但是这些作品我很喜欢,古香古色’,其实一个‘古香古色’就抓住了砖刻书法艺术的精髓,现如今砖文已经消失,但其艺术性的传递仍具有通识的美感,这是没有门槛的。 ”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早报4月8日讯为切实做好青岛市巡游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强信息化监管服务工作,自2021年3月份起,市交通运输...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