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门路社区,有一个以“4S”——“真诚(sincere)、服务(service)、快捷(shortcut)、满意(satisfac-tory)”为服务理念的“金门路街道4S志愿服务队”,已经在这里为社区居民和困难群体,提供了近十年的志愿服务。从最早的十几个人的毛线编织组通过义卖编织品来捐助苦难群体,逐步扩大到现在近百人的团队。而最让人感动的是这样一支身穿“红马甲”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平均年龄居然超过66岁。
从爱心编织开始的志愿服务
上周五,记者来到位于金门路附近的4S志愿服务队,不大的办公室几位工作人员在忙碌着。求助电话不时响起,“都是一些求助电话,比如这个,就是一位住院的孤寡老人明天要出院,希望咱们志愿者能帮忙接一下,送上楼。 ”刚刚放下电话的郭慧告诉记者,为失独、独居老人,还有残障人群提供帮助,是他们志愿服务队最主要的工作之一。而说起“4S志愿服务队”的历史,副队长王贞伟把记者带到了角落的“义卖货架”,这里悬挂了一些杯子套、中国结这样的手工编织品。“这就是我们服务队的前身。”今年已经63岁的王贞伟告诉记者,志愿服务队最早是一个十几个人组成的“编织组”大家聚在一起,编一些小玩意儿,通过义卖的方式筹些钱,来帮助社区里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困难人群。而提起当年编织组的历史,从志愿服务队创立那天起就在这里忙碌的郭慧向记者提起了一个关键人物——王洽。“王洽主任当年还是仙游路社区主任的时候,就想给辖区内的困难人群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时他的想法就是号召老党员来带动群众,也就有了当时的‘编织组’。 ”郭慧向记者回忆,如今年满67的王主任早已经退休,大家还是习惯叫他王主任,他带领的社区志愿服务也一直没有停下来。
社区孤寡老人他们都知道
蔡燕荣是志愿服务队信息组的组长,她告诉记者,志愿者这份工作,可不是只有热情和爱心就能完成的,这是件非常细心的工作,特别是随着志愿服务队的壮大和发展,服务内容也开始逐步增加。 “王主任还没退休的时候,就对社区里居民情况进行了一次全民摸底,辖区里有多少独居老人,都住在那里。有多少残疾人,都需要什么帮助,我们这里都有详细的记录。 ”郭慧告诉记者,这些名单方便他们进行精准服务,比如定期上门帮他们理发,年底慰问,担心他们孤单,每个月还会把大家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当然这还只是日常,最能体现志愿服务队价值的还是一些特殊情况。郭慧说至今她还记得4S志愿服务队刚刚作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成立的那天,“那是2015年12月22日,我们在大食堂聚餐,我和王主任开玩笑说我们应该成立一个家政组,来照顾那些独居老人。没想到下午王主任就给我打电话,登记在册的一位独居老人摔倒住院,需要人陪床,我去医院整整陪了一个星期。 ”
后来志愿服务队专门开通了热线,不论是家里的水管坏了,还是需要跑腿买药,独居老人一个电话,他们立刻行动。而这些工作往往会落在维修组组长吴元大的身上,退休前吴元大在工厂做的事机电一体化的工作,水管电线都能修。只要老人需要,一个电话,他都会放下手里的工作赶到现场。甚至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打电话求助,他也是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就走。
更多服务用心帮助每个人
从最初的编织义卖,到后来为独居老人和困难群体提供专项服务,随着4S志愿服务队的不断壮大,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增加。了家庭维修组,增加了红十字知识宣传组,家政服务组,理发组,缝纫修补组,毛线编织组、手工艺编织组、医疗咨询组、红十字知识宣传组、爱心陪伴组……所有这些都是自愿自费义务进行的。而每周举行的“志愿服务直通车”,更是让志愿服务队的服务对象扩大到整个社区居民。
“所谓的直通车就是每周四,我们服务队的各个组,会在金门路街道辖区的各个社区,一起举行现场志愿服务。”王贞伟告诉记者,每次服务队的60多骨干成员都会参加,无偿给社区居民提供理发、箱包修理、衣服缝补、健康咨询、眼睛修理、量血压,甚至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等各种服务。 “我们缝纫组有一位74岁的老大姐叫吴春香,直通车的活动几乎每次都会参加,帮大家缝补衣服,现场做不完会都要带回家忙活。箱包组还有一位叫赵红的大姐,退休前在箱包厂工作,她会在现场帮大家修拉链,每次都会自费购置小零件。理发组的彭菲,每次参加直通车的活动,都是关了自己的店,来无偿给大家理发。“郭慧告诉记者,“助人悦己”几乎是志愿服务队所有人员共同目标。从帮助别人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是他们一直坚持志愿服务的最终动力。
用志愿服务让爱心传递
每次的志愿服务,一句简单的谢谢,就能让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得到满足。然而激励大家努力前行的,还有爱心传递的力量。“这些年志愿服务队的工作感动了很多人,但我们也在工作中被别人感动着。”郭慧告诉记者,在他印象中至今记得一位叫徐卫平的残疾人,有肢体残疾的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几年间志愿服务队一直在尽心尽力的照顾他。而让王洽主任和郭慧都没想到的是,徐卫平让志愿服务队帮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帮他联系红十字会捐献遗体,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回馈大家的关爱。而就在上周,志愿服务队的服务项目之一“16点课堂”里的孩子们刚刚完成了一次手工义卖,他们都是外来农民工子女,每个周五的16点,志愿服务队会把他们聚集起来,学习剪纸、编织这样的手工。“我们一直相信爱心能够传递,我们更希望这种传递永远没有终点。 ”蔡燕荣告诉记者。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鹏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物理、化学地位提高,偏文的学生怎么办?文理怎么平衡一直伴随着新中考政策的实施。有家长认为,中考以分数呈现的三科里,语文和...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