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青岛市教育局、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20中外人文交流与基础教育创新发展中小学校长大会”在青岛举行。大会主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教育对外开放和中外人文交流的中国担当”,旨在搭建基础教育国际合作和中外人文交流平台,提升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人文素养与教育创新能力,推动开创基础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创新发展。
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高书国做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战略追赶到战略自信》的专家讲座,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做《秉持人文交流理念推进基础教育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专家讲座。青岛第二中学校长孙先亮在校长报告环节讲述《塑造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华文化素养的未来人》。上海金茂学校总校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校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校长在会上做了报告。
数字:
青岛有来华留学生9000余人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介绍,当前,青岛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88所(含本科及高职院校26所,中等职业学校50所,普通高中73所,初中254所,小学720所,幼儿园2352所,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近180万人,教职工近16万人。
中外人文交流成为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青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和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大势,青岛市教育局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签署协议共建“青岛市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开展多渠道、宽领域、高水平的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
经过努力,青岛教育国际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外人文教育交流的平台、模式、机制更加丰富多元,青岛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中美基础教育论坛、青岛友好城市国际教育研讨会、中日小大使、中国—新西兰未来青少年领袖峰会、中德对话论坛2019年会议等系类活动陆续开展,中外中高职衔接、国外专业课程标准引进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陆续落地实施,为青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和对外开放搭建了有效平台,青岛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扩大,“留学青岛”品牌更加闪亮。截至到今年6月份,青岛市有各类来华留学生9000余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9所,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2100名中小学生在国际学校就读,1700余名外籍学生在公办中小学就读。青岛市中小学校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近370个,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58个,涵盖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个层面和类型,青岛中外人文交流形式、交流规模、交流渠道实现大幅度提升和拓展。
课堂:
网上同步授课四国合作艺术节
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肖焕盛介绍,学校以中外人文交流办学特色引领学校发展,先后与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俄罗斯彼尔姆市第二中学、俄罗斯彼尔姆奥运足球后备学校、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第四中学、韩国群山市龟岩小学、韩国大田加午小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普尔特尼文法学校等建立友好关系,开阔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自信。学校与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友好学校完成了数百人次的互访交流。俄罗斯彼尔姆市第二中学师生先后五次访问,两校学生同上创意制作课、共同体验中国书法文化、进行足球友谊赛等。
目前,依托“互联网+”,太行山路小学与俄罗斯4所学校分别开设国际“同步课堂”,开展俄语、英语、对外汉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俄罗斯文化等课程学习。国外的老师给太行山路小学的孩子上俄语、英语课,中国老师为中外孩子教授“十二生肖”“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美食”等独具中国元素的文化。同步课堂上,不仅双方学生同上一堂课,双方校长还可以随时见面商定教育合作事项,老师们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共同评课,讨论制定提升课堂学习质量的措施。学校依托“同步课堂”开展了对外汉语教学、节日联合庆祝、艺术比赛等多种文化艺术活动。
每年的12月份,太行山路小学和英国、日本、俄罗斯的多所学校在“欧亚之声”艺术节上表演文艺节目。这场跨国文化盛会使用汉语、俄语、英语、日语四国语言,多所学校以连线直播形式参与演出。通过这样的国际连线,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异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双语:
小学生用外语辩论说国际大事
世界互联互通,没有语言的通畅,就不能有共通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有思想的交流以及深度的情感与文化的融通。第二外语课程在青岛的许多学校都有开展。比如太行山路小学在三年级开设了日语课,在四年级开设了俄语、模拟联合国课程。一场日语模联的辩论围绕“共建流行性疾病的全球化应对系统”展开,同学们用日语声情并茂地呼吁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在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双语”文化无处不在。学校立足于学科、英语双重课程标准,整合英语教学内容和英语语言学习,创造性开发英语校本教材,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组建并持续开展英语社团活动,成立世界名著赏析、西方美食社等社团,培训双语小记者。如推荐经典英语原版电影,让学生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会话交流;“云朗读”是孩子和家长们最喜欢的配音活动,生动的配音作品经常出现在家长的朋友圈;双语小记者作为志愿者,成功地完成了在青岛举办的首届国际信息化大会的采访任务。在每年举办的英语节中,英文演讲、英语歌曲演唱、英语课本剧表演等活动精彩纷呈,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多元化的文化趣味和思维方式。
■深读一点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
未来公民须具备这四种能力
在报告中,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总结了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华文化素养的未来公民需要具备的素质。一是国际交流能力。未来学生语言要求是:比较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或者几门世界通用的语言。知道如何更有效表达、沟通,如何才能赢得尊重,如何从性格等方面寻求更有效的交往等。二是国际文化理解能力。未来公民融入世界的前提,即是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世界各国共生共存的基础。三是国际文明素养。未来学生不仅能展现自己的文明素质,应当保持自己独特的文明规范——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礼仪准则和规范。了解各国的文明礼仪要求,更要在相互尊重中求同存异,实现共赢。四是国际思维品质。塑造国际化的思维素养,即从世界领域而非一国范围,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资源,培养创新和创造力技能。与世界各国学生一起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打通与世界的联系。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赵黎
新闻推荐
轻奢、轻装修、轻量化,微信、微博、微宣讲……当大量轻生活、慢节奏、微观察的词汇概念充斥网络和人们的脑海、语系时,那就...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