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与他的“亲密伙伴”绳子。半岛全媒体记者胡蕾
很多人做过这个实验,阳光下,拿一把放大镜,把光束聚焦到一个点上,瞬间升高的温度,能够燃起跃动的火苗。聚焦一点,迸发激情。阳光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对于郭成志来说,绳缆是他找到的那个焦点,他把所有的热情汇聚在了这样一个点上,迸发出了巨大的潜力。
14岁辍学务农,18岁时跟随姐姐来青岛打工,从车间搬运工做起,一路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郭成志参与研发的海洋特种绳缆潜标缆、脐带缆、军警训练用绳,成功应用于“蛟龙号”“大洋一号”“科学号”,为国家战略先导海洋科学项目、万米深渊级科考、破解世界难题的海洋潜标实时传输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发配套特种绳缆。解决了此类绳缆长期依赖进口、国外技术封锁等问题,创下中国绳缆界的四个第一。
郭成志的“逆袭”之路,让很多人觉得他有超出常人的天赋,但他却说,一颗好奇心,加上一步步脚踏实地的付出,才是他成功的秘诀。刚接触绳缆时,他像是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以前哪知道绳子还有那么多门道,觉得不就是家里干农活用的大粗绳,到了这里才发现,里面的讲究多着呢,不同用途的绳缆,材料、性能、编织工艺都不一样。”郭成志说,一份好奇心让他喜欢上了和绳缆打交道的日子,但同时一道难题也摆在了他的面前。那时候,他连尼龙和锦纶是同一种材料都不知道,更别提那些学术上的专业术语了。一次次受挫,但郭成志说,即使再难,他从没想过放弃。
凭借着一股子韧劲,郭成志一点点补习基础知识,向身边的同事们请教,整天泡在车间里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快速成长起来。现在,基本和他说一下绳缆是什么用途,需要多少拉力,他的脑子里就会闪出各种数值,很快就能确定用什么样的原料和工艺能生产出这样的绳缆。
“绳子的后面拴着人命,原料、技术、工艺,每一个环节的标准都必须卡死,事关生命必须认真,容不得有半点马虎。”这是郭成志最常说的一句话。从事特种绳缆生产工作十余年,终日与机器打交道,与绳缆共舞,郭成志的奋斗成长路,走得踏实稳健。
出于职业的敏感度,郭成志在生活中看到绳缆,总爱和自己做的绳子比较一番,绳缆是什么原料,什么机型工艺,什么品质,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虽然我现在在公司也已经当师傅了,但我总觉得自己还没学出徒。”郭成志说,在绳缆这个行业领域里,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一个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也许,只有找到了那个生命中的焦点,才会毫无保留地迸发出来。一如阳光,找到了那个恰当的焦点,就能释放出全部的能量;找到了那个适当的时机,就能折射出美妙的七色彩虹。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蛟龙号”下潜到一个新的深度,郭成志也会跟着热血沸腾,总感觉,自己的这束微光,也汇进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光时刻”。郭成志说,这是他的荣幸,也是他和团队继续奋进的不竭动力。
聚焦一根绳,燃放奋斗梦。抓住生命中这根改变命运的绳缆,郭成志用青春奋斗为梦想写下了滚烫的注脚。也许未来的路并不平坦,但他坚毅的目光,如阳光般热烈、耀眼。
新闻推荐
南王路顺利竣工暨公交车恢复运行仪式。11月27日上午,整修一新的南王路正式通车。新整修的南王路,不少路段比以前拓宽了,...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