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0月20日讯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在国际上首次从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因此,“在进口冷链食品方面,青岛会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吗?”成为市民关心的问题。在10月20日青岛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万胜,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赵国磊,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等人详细解答了多个市民最关注的问题,包括青岛市将针对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人员加大“应检尽检”的密度和频次,让检查频次变得更加科学化、更加合理化。
问:青岛在进口冷链食品方面,将有哪些管控措施?
陈万胜:青岛将主要从3个方面加大进口冷链食品各个环节的管控力度。
对港口等口岸区域从事装卸搬运的人员、从事港口等口岸区域向冷库等场所运输的人员、在冷库等场所从事装卸搬运的人员,以及其他在以上这些场所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人员,在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以后,在指定区域休息。这些人员要在3-5天内进行1次核酸检测。如果连续作业超过5天,每5天检测一次。对于港口其他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出具前要实行封闭管理。对所有进口的冷链产品每件必检,同时加大对相关环境的核酸检测力度,把疫情风险控制在“第一时间、第一环节”。
凡购进进口冷链冷藏食品的一级批发商,必须在购进食品到达市区前24个小时,向目的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报备。对于进口水产品,省内的进口商将进口水产品直接销售到省内的,由进口商出具核酸检测合格证明。从省外购进进口水产品在省内销售,要由供货商出具合格证明。对于肉类的加工企业,除了索票索证和进货查验记录以外,进口畜禽、肉类食品应当具备合格证明以后才能够进厂生产。
持续加强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清查整顿,继续加大整治力度,科学指导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加工环节防控、市场流通环节追溯管理、重点部位重点环境的卫生消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防控措施,结合各个环节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明白纸,督促冷链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全面做好风险排查、员工防护,严格落实“人物同防”等疫情防控工作。
问:对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触者会分别采取哪些健康管理措施?
赵国磊:对于这三类人员要采取不同的健康管理措施。密接者、密接的密接实施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再实施7天居家健康管理,在集中隔离的第1天、3-5天、第13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在暴露的第7天进行一次血清抗体检测。对于一般的接触者,实施14天的居家健康管理,在暴露的第3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问:流行病学调查都包括哪些工作?
姜法春:第一要明确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要知道病人、感染者是谁?病人怎么感染的?谁传染的?调查个人的基本信息及活动轨迹,即搞清楚他是怎么感染的。
第二是摸清轨迹,了解患者的轨迹和接触的人员是什么情况。轨迹需要采取消毒等处理措施,患者接触的人需要判定是密接还是其他,以第一时间实施有效管控。到底是谁发病的?发病前接触了哪些人?会不会把这个病传染给其他人?这都是需要流调第一时间回答的问题。
第三要准确地判断疫点和疫区。只有锁定疫点和疫区,才能在疫点和疫区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避免在疫点和疫区里面出现一些病毒污染或是其他风险。
问:入境人员隔离期满后检测出现阳性是特例还是普遍现象?
姜法春:目前确实有这种现象出现,此前均有一些相关报道。新冠病毒是一种复杂的病毒,需要在防范过程中不断认识它,不断调整相应策略。基于它的复杂性,很多部门和专家一直在研究,比如复阳、超额预期后又出现阳性等情况,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风险。
既然有这种现象存在,对于入境人员来讲,隔离期满后在出行过程中依然要做好防护,因为一旦隔离期满后又出现核酸检测阳性,且疏于防范,会带来一定的传染风险。市民要提高警惕性,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只要个人防范做好了,即便有风险在身边,也可有效地规避这种风险。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郭菁荔 王世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涛)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为切实保障市民就诊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日...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