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逗,最早走上银幕的青岛人
现有的资料记载,第一位走上银幕的青岛人,是一位叫作洪逗的女演员。《北京青年报》曾刊载过一篇名为《30年代上海舞女如何抗日:用通宵伴舞来救济义勇军》的文章,披露出这位女演员一些生平事迹。洪逗曾就读于青岛文德女子中学,后因不能忍受教会学校的那种机械的生活,洪逗到了上海,大胆地跳上了舞台,在“新世界”表演歌舞,然而不久即是“一·二八”,在炮声、飞机声、难民的呼号声,和满街的战报声里,舞女的幻梦全都惊破了,“在那时候我开始觉到香艳肉感的歌舞,不是我们应做的了,那只是麻醉民众意志的毒汁”,“我们应把艺术做宣传和唤醒民众的武器”。
洪逗在1982年曾写过一篇怀念舒绣文的文章,提到自己早年的演艺经历。她于1932年应唐槐秋之邀到杭州参加五月花剧社,这个剧社是在左联领导下的一个进步剧社,田汉、辛汉文、刘保罗指导剧社工作,舒绣文等人也在这个剧社。
五月花剧社不久就遭破坏而中止活动,许多人员转入上海的春秋剧社,继续从事进步戏剧的表演工作。春秋剧社曾排演过《暴风雨中七个女性》《乱钟》《活路》《SOS》《婴儿杀戮》等剧,除了洪逗外,主要演职人员还有舒绣文、刘琼、袁牧之、王莹、魏鹤龄、金山、陈白尘、应云卫、聂耳等。1932年秋,春秋剧社参加上海艺华影片公司拍电影。田汉化名陈瑜编导《民族生存》,这部影片是描写九一八时期一对兄妹家破人亡逃到上海谋生的故事。洪逗和舒绣文、查瑞龙、魏鹏飞等主演。洪逗回忆:“电影拍好后审查通不过,国民党反动派还派了特务来砸摄影厂,以后我们就随同田先生退出艺华剧社。”
此后,她又陆续出演过《杨乃武》和《李三娘》等影片。
出身铁路中学的影人
在黄宗江一家居住在青岛的时代,隶属胶济铁路管理局的铁路中学也是一座名师汇集的中学。胶济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创建于1925年9月,时称“胶济铁路青岛中学”,学校附设胶济铁路青岛小学(广西路58号),1927年3月,学校迁广西路,同年冬该校与小学分设。1928年春,学校移至明水路(后来曾是青岛市卫生局办公地点),又另租浙江路房产(后来曾为青岛教育学院校址,教育学院搬走后曾改为酒店),1930年改租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址)第四校舍。1931年9月1日,青岛铁路中学正式迁入四方,并于9月5日开学当天举行了落成典礼。此后,青岛铁路中学一直在这里,直到2003年8月,划归青岛市教育局,更名青岛66中。在这期间,1939年改名为“济南铁路局青岛铁路学院”,1945年8月,该院停办。12月,南京国民政府派员接收,成立青岛扶轮中学,归交通部管辖。青岛扶轮中学的命名是在日本人投降后的1945年12月,在全国以扶轮命名不算是早的。
“如果说遗老士绅是注入青岛肌体的一支文化营养针,那么胶济铁路,则是长年滋补这个城市的一剂汤药。铁路线不停歇的人来人往,使得这个城市的血脉得以贯通。”这是评论家臧杰在《青岛美术笔记·火车催动》一文中对胶济铁路的文化影响所做的概述。胶济铁路是青岛早年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除了它本身带来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的作用,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元素就是胶济铁路的机构本身也为青岛带来了一批“白领”家庭,在那个时代,这些知识阶层较高,受过西洋文化教育的铁路职员是引领文化的一种力量。设在青岛的胶济铁路局有教育科,为职工子弟读书,开办了上述一所中学和两所小学,铁路中学至1935年时,在校学生588人已具相当规模。
铁路中学的教师中不乏名作家和学者,1929年作家王统照即在胶济铁路青岛中学教国文,并在学校里发起成立文学社团。王统照在青岛最重要的文学当属他创办了青岛历史上首个文学月刊《青潮》,而事实上,创办《青潮》时(1929年9月),也正是王统照初入铁路中学教学之时。他的学生郝复俭(笔名白石),当时还组织了绿萍社,在《胶济日报》出刊文学周刊。臧宣达、汪志馨等组织了涛社,在《青岛民报》出刊《南风》周刊,在《青岛时报》出刊《诗》周刊。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赵俪生,此时也在铁路中学读书,他与同学一起在《胶济日报》出刊《浪花》周刊。赵俪生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后任大学教授,出版有《文史学的新探索》等专著,并出版有小说《中条山之梦》等。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希章,在铁路中学培养了汪志馨、张映武等一大批人才。汪志馨后为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美国核学会副会长。美术教师孙霖为著名画家,国画大师李苦禅及名画家张朋、郭士奇均出自他的门下。
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废名,也曾在铁路中学任教,废名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1年初,他来到青岛,想谋一份在青岛大学教书的工作,未果,后应聘到胶济铁路青岛中学,教授文学史。
蔡元培、老舍也曾在铁路中学演讲,其中1934年9月28日,在青岛逗留的蔡元培作了题为《于课堂中求趣味,于校课外作实验》的演讲。邀请他的,是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崔士杰。崔士杰当时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胶济铁路青岛中学校长。1935年秋天,老舍亦应邀来到胶济铁路青岛中学演讲,地点在学校礼堂内,他演讲的题目是《南洋漫游记》,内容是关于爪哇、苏门答腊岛等南洋地区土著人、华人的生活风俗,语言风趣幽默,学生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画家李苦禅、张朋、王君华等均曾在铁路中学就读,这也侧面反映出这所中学当时的水准。这一时期在铁路中学任校长的宋还吾重视戏剧教育,铁中也组织了学生剧团,演出过《一元钱》,田汉的《梅雨》,曹禺的《雷雨》等剧目。铁中的话剧团走出两位著名电影人,一位是严俊,一位是耿震。
严俊,原名严宗琦,1917年生于北京,7岁时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小,小学毕业后先进入青岛铁路中学,后又转到北京扶轮中学。严俊19岁考取了辅仁大学化学系。由于“七七”事变,家中的经济来源断绝,他在辅仁上了几天课就到了天津找他的堂叔严华。严华是周璇的第一任丈夫,在演艺界广有资源,他发现严俊对话剧有极大兴趣,便送他到上海去读书,严俊也因此有机会正式从事戏剧、电影事业。
严俊自1939年从影三十多年来,约略统计,先后拍摄了一百多部影片。担任导演的影片也超过四十部。他精湛的演技与卓越的艺术才华,使他在香港被评为十大明星之一。
1939年,严俊进入上海国华影片公司,在演员训练班学习。他第一次登上银幕,是在《新地狱》(1939年)一片中,饰演播音台主任。巧的是,前文提到了从青岛文德中学到上海的演员洪逗亦参演此片,曾是严俊堂婶的周璇是片中女一号,此外还有白燕、舒适等人。严俊此后又参演《春》《博爱》《同是天涯沦落人》等影片的拍摄。在与王丹凤共同主演的《青青河边草》(1947年)一片中,严俊饰演一往情深的工程师王子超。此片公映后,曾轰动一时,受到国内和东南亚等地广大观众的欢迎。
1949年后,严俊迁至香港,先后参加过“长城”“永华”“邵氏”“电懋”等影片公司,并曾自组金龙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有:《荡妇心》《狂风之夜》《娘惹》《一代妖姬》《新红楼梦》《说谎世界》《游龙戏凤》《杨贵妃》等等。所拍影片类型多样,既有一般社会写实片,也有非现实题材片,还有娱乐爱情片。1965年,严俊因成功地导演并主演了《万古流芳》一片,在第二届亚洲影展上,与该片女主角李丽华一起,荣获最佳男女主角金禾奖。他与李丽华共同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凌波仙子》(1943年),还合拍过《万紫千红》(1943年)等影片。这对银幕上的合作者同时也是生活中的伴侣。严俊一生共经历了两段婚姻,1943年与梅村结婚,后离婚;1957年与“影坛常青树”李丽华结婚。
耿震与严俊同龄,在校时参加剧团,已显露演剧才能。抗战时参加抗日演剧团,后也为电影名演员,主演《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等影片,是上世纪40年代当红明星。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中央实验话剧院艺委会主任等。
文德中学、市立中学、铁路中学等学校在抗战前都已经达到相当的办学水平,因为青岛的地理优势和城市魅力,在当时不断吸引有影响力的作家、学者来青岛工作,这也因此使得许多电影史上的名人与青岛有了各自的缘分。这也使得这些中学,都有沾染了几分电影的色彩。事实上,在各个历史时期,青岛都有知名电影人产生,而这些电影人的成功,与他们早期的初等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这到了1970年代之后,就表现得更加明显。
撰文张彤
新闻推荐
变化的学区房,不变的父母心 青岛市加快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家长的选择更多元家长们不再只盯着市南中片,浮山后、崂山CBD成“新宠”
“崂山区育才学校今年中考成绩不错,最近几个月学校周边房子卖得火热,而且这几年周边房价因为育才升值升得挺多的。”主要负...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