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厕,反映大民生。青岛市推进“厕所革命”,在加强新建、改造公厕过程中,注重实用功能与美观功能的完美结合,不断增加新技术的应用和建筑美学因素的融入,提升“硬实力”。同时,深挖服务质量,让游客更舒心。记者从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获悉,目前,青岛市纳入行业管理的公共厕所共1142座,其中一类公厕888座,二类公厕197座,三类公厕30座,其他类型27座。
4月下旬以来,青岛市公厕全面调整为夏季时段18小时服务开放,23时前未经报备不得擅自提前关闭,同时不断扩大24小时公厕覆盖范围,目前设置的201座24小时公厕基本实现对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商圈、广场等游客集中、夜经济繁荣区域的全覆盖,力求在游客“着急”之时提供安全便捷、温馨舒适的如厕服务。通过在公厕摆放绿植、自动售货机、饮水机、手机充电站等便民设施,树起“如厕如家”的城市服务品牌。一批“高科技”“高颜值”的特色公厕出现在街头,在给大伙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成为城市新看点、文明新亮点,曾经的“尬”空间悄然变身为网红打卡地。
智慧公厕
京口路三角地公厕
科技利器让“方便”更方便
可循环使用的擦手毛巾卷、自动换套马桶盖方便卫生、LED屏滚动播放信息提示、PVC丝圈地垫防潮防滑、小便斗冰块除味抑菌……走进京口路三角地公厕,其便民“五大利器”让人眼前一亮。
这个在业内颇有名气的智慧公厕还设置了人脸识别厕纸机、自动扫码出纸机,科技感十足。记者体验了一番,站在人脸识别厕纸机前3秒,机器就自动送出约60厘米长的卫生纸。“每个人1分钟之内只可扫描领取一次,避免了重复取纸造成的浪费。”李沧环卫公司公厕分公司经理朱庆林介绍说,李沧区打造“公厕革命”升级版的重要一步,就是给公厕装上“智慧大脑”。该区推出“数字公厕地图”“二维码扫描调查问卷”等“互联网+公厕”创新手段,在新建公厕中还引入青岛国际院士港侯立安院士最新研发成果——新风空气净化系统,打造洁净的公厕空气环境。
红顶、黄墙、塑钢窗,这座长在绿化带里、远观像一座小亭子的公厕在2018年之前还是另一番模样。“当时一批服役超过20年的老式公厕暴露出屋顶漏水、墙皮脱落、下水管老化易堵等问题,我们因地制宜,对京口路三角地公厕等老式公厕进行了翻建改造。”李沧区城市管理局环卫科工作人员张训川告诉记者,这座公厕周边被居民区环绕,往东走200米就是李村商圈,人流量较大,日均达2000-3000人次,便民服务的属性突出。改造前,他们在公厕附近进行调研,观察人流量及使用人群,根据调研结果,在公厕改造设计时扩增了蹲位,同时改建第三卫生间,增设婴儿打理台、儿童坐便器等设施。
穿着拖鞋遛弯的大爷大妈、行色匆匆的外卖小哥,开车去李村商圈购物的时尚男女……记者采访期间,京口路三角地公厕一直人来人往。“这个公厕每天都很干净。”住在附近的林女士一走进公厕,就夸起了保洁员丁保荣和夏文云。听到表扬,这对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保洁员夫妻有些腼腆。他们平日就住在公厕里,公厕对于他们,既是工作岗位也是家。“老百姓夸干净,咱们心里也舒坦。”夏文云笑呵呵地说。
古风公厕
书香门第公厕
外国游客夸“特别漂亮”
炎炎夏日,走到崂山区松岭路书香门第小区附近,一座中式风格的建筑跃入眼帘,黛瓦白墙掩映在翠竹绿植间,颇具古典韵味。如果不是墙上醒目的“公共厕所”字样,很难把这样一座宛若中式庭院的精美建筑与公厕联系在一起。在岛城,书香门第公厕以“高颜值”闻名,不仅外观走古风路线,公厕内部也是一派古色古香,休息区设置了竹木桌椅,可以看报歇脚,背靠中式圆窗,倚窗观景,绿意盎然尽收眼底。
据公厕管理运行负责人曲丛丛介绍,2018年崂山区对部分公厕进行翻新时,结合其所在区域特点进行特色设计,由于这座公厕靠近书香门第小区,而且邻近两所学校,于是采用了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的设计风格。
记者看到,书香门第公厕功能齐全,配备了饮水机、手机充电站,药箱、针线盒等便民设施。由于靠近海边,除了周边居民常来“方便”外,不少游客也顺着地图找来。保洁员徐景梅和娄士明说,周边几个小区住着不少韩国人,附近还有一家国际商务酒店,时常有外国游客走到公厕外面,看到“WC”进来问这里是不是公厕,“都说特别漂亮,感觉不像公厕。有些外国人对着公厕各种拍照,就像到了景点一样。”因为觉得书香门第公厕服务好,有的外国游客还专门找保洁员合影,甚至要给小费。“咱们公厕是纯公益性质,不收小费,但可以感受到游客的认可,感觉很温暖。”曲丛丛笑称。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董真实习生吕鸿婵摄影徐常青
新闻推荐
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全贯通 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上水平青岛市率先出台全面推进镇街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近日,中共青岛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镇街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全市各镇街全部...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