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人工智能(AI)老师,每个老师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学校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模样,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这是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里面描绘的场景。2019年,新书发布的时候,有人说这像一本科幻书,然而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书中的许多场景变成我们身边的现实。在8月12日举行的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大会上,朱永新有了一个新身份——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名誉主席。会后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未来的人,一定是集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为一体的新型人。
人工智能正在深度地走进我们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教育不能袖手旁观,必须用积极开放的姿态热情拥抱新的技术。”朱永新说,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推进人类智能(HI)提升,是急需研究的课题。“人工智能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知识的传递是人工智能能够取代的,我们曾在河南做过一个实验,请优秀的教师和人工智能来对初中学生的数学进行辅导,结果是人工智能远远胜过一线老师。因为人工智能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找出薄弱点,加强推送这方面的知识。”朱永新说,在知识传递上,人工智能有很多应用场景,能够重造教育流程,重造教育机构。疫情下的网课,教师的角色还是知识的搬运工,把原本的课堂搬到网上。“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在未来社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的背景下重新构造教育体系、内容和方式。”
“培养人工智能教育不是简单地学编程,不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人工智能的从业人员,而是要学生拥有人工智能思维。”朱永新提出,人工智能教育不是贵族化教育,在布局之初就应该有全局观,要让农村、边远地区和弱势人群家庭也能享受到人工智能教育带来的改变,试点过程中同步推进。他建议,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应尽快制定出人工智能课程大纲,拿出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的课程纲要,研制一套比较有影响力的教材和在全国范围内可以推广的教材体系。打造一批样板学校、卫星学校,全面引入人工智能教育,让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期待在青岛这方热土上,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做出我们的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8月12日讯“2020八八青岛购物节”正在全城掀起新一轮的消费热潮。记者12日获悉,为进一步鼓励市民夏季出行,拉动消费需...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