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肩负着“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重任的青岛,明确提出 “学深圳、赶深圳”。青岛用信心、决心与创新,将学赶深圳不断推向深入,凝聚起了全市上下全心全意谋发展的冲天干劲儿,构建起“南深圳、北青岛”的全新格局,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早报记者专访部分青岛市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听他们讲述从深圳学到了什么?给青岛带来了什么?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法规督查处副处长 苏鹏
打造政务服务的“青岛标准”
结束深圳之行,回到青岛转眼已经半年时间,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法规督查处副处长苏鹏坦言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有了不一样的思想转变。“从深圳回来之后,我把自己在深圳的所学所见,把深圳政务服务所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他们的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在全局进行了交流。 ”苏鹏表示,如今全局上下在充分营造一种“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青岛发展”的工作氛围,尤其疫情期间,行政审批服务局大力推行“网上办、不见面”的服务模式,持续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安全的政务服务,大家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一点一点改变着。
“我们法规督查处平时与企业、群众面对面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少,但是我们的工作和企业群众息息相关,工作思路转变了,在推进法治化工作、制定一些规范性管理文件时,就会更加主动地吸纳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多去倾听他们的诉求,甚至让企业一同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来,从而保证出台的政策是符合大家需求的,这些都是我们以前有所不足的地方。 ”苏鹏表示,“学深圳、赶深圳”让大家在工作中能够更多地从企业、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苏鹏告诉记者,这几个月他和法规督查处的同事以此作为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在坚持法治底线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重新研究拟订了首席审批服务官管理办法,赋予“最专业的人最高效的审批权”,加快审批服务流程再造。按照要求,开展了审批事项的合法性梳理,全面清理非法定的程序、要件、申报材料,推行行政许可的公示、行政许可的全过程记录、重大行动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同时加强内部的监督管理,积极打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保证行政审批的合法合规高效便民。
而谈到接下来的工作,苏鹏说,自己想继续脚踏实地,做点实实在在的事。“青岛的营商环境是什么?是人。是我们每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一定要解放我们自己的思想,一定要转变对企业的态度,这很关键。 ”回青之后,苏鹏一直在不断和同事们进行交流,把自己在深圳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带回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同事领导们一同分享,带动大家一起开展政务事项的标准化梳理,为下一步的智慧政务打好基础。“有机会的话还想再到深圳一次,在智慧政务方面好好地向深圳的有关部门取取经,一点一点地推动青岛的智慧政务建设,力推‘无人干预审批’,打造政务服务的‘青岛标准’。 ”苏鹏说。
市北区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管理委员会委员 徐双华
架起青岛和深圳沟通之桥
“在深圳我们看到了什么好的办法?得到了什么经验?工作中会自然而然地去想到这些方面。 ”市北区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管理委员会委员徐双华表示,深圳之行对自己在工作上、思想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己回来后也经常会思考该怎么去探索,怎么去创新,日常工作中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有所转变。徐双华说,如今在制定一些政策的过程中,会想到深圳在这方面建立的“五三二”模式,从企业或者行业协会选5个人,再从政府部门选3个人,然后再请两位专家学者一起制定出一份真正适合企业,能够为企业更好服务的政策。 “这一方面就是青岛需要学习的地方,在政策制定方面,我们提了许多建议,希望能够真正地征求大家意见,转变思路,邀请大家一起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来。 ”徐双华说。
“在深圳每天都有大量新的创新成果,需要不断去学习、去接纳。我所在的实训单位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学习不一定非得坐在桌子前听课、听讲座,交流也不一定非得召开座谈会、茶话会,企业的老板每天都会拿出时间来,带领着各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喝茶聊天,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当天的所见所闻,分享学习到的新东西。 ”在徐双华看来,大家在这样一种放松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出每个人的积极性。“如今我在分管的科室里,也开始慢慢运用这种方式了,给大家创造放松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采访中,徐双华表示,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推动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生活在深圳的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无不受到“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城市精神的激励和鞭策,同时也在用行动践行、丰富和发展着这一城市精神。 “去深圳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交朋友的过程。通过这次实训,确实和深圳那边的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联系。 ”徐双华说,从深圳回来之后,除了实训单位之外,也有许多深圳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和自己取得联系。
“我们也都加了微信,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经常会针对一些项目进行沟通,比如说博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我们对接了之后,他也经常会发一些深圳那边最前沿的东西给我。他们那边有最新的项目、进展和一些比较优质的资源,也会和我们沟通。青岛这边如果有一些项目,我们觉得可以和深圳那边合作,也会第一时间找到他们。大家实际上已经建立起来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加强了两地沟通。我觉得我们这些实训队员就应该起到一种桥梁作用,架起青岛和深圳的沟通之桥。 ”
新闻推荐
家门口“放心”市场又添13家 去年青岛省级规范化农贸市场数量居全省第一,今年计划再创建15处
半岛记者王媛报道本报7月14日讯半岛记者14日从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获悉2019年度省级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农贸市场(以下...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