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弢 报道
本报青岛讯 6月20日,369米的青岛国信·海天中心面向全球发布,刷新了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八局发展公司”)在青岛的超高层建设历史。
作为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的代表性建筑,海天中心项目是首批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库的重大项目,将为青岛乃至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集聚新势能。
扎根青岛,秉承“诚信、创新、超越、共赢”的企业精神,中建八局发展公司主动融入青岛城市建设,在超高层、会议会展、商业综合体、医疗卫生、房建、学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极发挥央企责任,贡献建设力量。
海天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9万平方米,由六层地下室、四层裙房和三栋超高层塔楼组成,施工难度可想而知。面对挑战,中建八局发展公司秉承超高层建设优势,精雕细琢,让“海之韵”的风采如期矗立在青岛浮山湾畔,助力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从2014年12月28日海天中心基坑开挖到2016年8月完成大底板浇筑;从2016年12月T3塔楼首层楼板浇筑完成,正式站上地平面,到2018年底实现T1塔楼和T3塔楼主体封顶;从2019年6月30日,T2主塔楼核心筒圆满封顶到2020年5月T2塔冠钢结构封顶,海天中心项目圆满完成重大节点建设任务。
拔地而起的青岛海天中心最为让大众津津乐道的是它的外观,3座如浪花般灵动的建筑外体设计具有极强的标志意义,但是要达到整体如海浪流动、旋转的建筑形象对施工而言却是非常难的。T1、T3两栋塔楼主体结构南北摆角自底到顶呈弧线形上升,且摆动幅度不一致,单层最大摆动角度3.6度、位移0.66米,如何在设备造型及爬升方式上取得突破,曾成为制约施工进度的关键。
5次技术方案优化之后,中建八局发展公司海天中心项目部通过选取基于组合与拆分架体、逐渐增加和减少网片及翻板的方式,研发出了能满足空间扭转斜向爬升要求的可变角斜向爬升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该爬架系统能够针对T3塔楼异型变截面的立面结构,通过左右斜向与俯仰斜向结合的方式,完美贴合南北外立面,可一次爬升至顶,相较于传统外架工期提升约40%。
海天中心项目建造过程中,在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中深度使用BIM技术,在青岛市超高层大型综合体项目中尚属首例。项目部研发了基于BIM的“智能化+互联网”协同管理系统,并在工地现场设立了智能体验中心,在项目协同、设计优化、工期管控、流程管理、质量安全、材料跟踪、智慧工地、智能物业、运维监测等方面,实现了智慧建造、远程监管、智慧运维。
海天中心项目还在绿色建筑领域获得美国LEED金级及国家住建部绿建三星双认证;被动型调谐液态阻尼器技术、双中空玻璃幕墙技术、中水系统和同层排水系统等技术创新,更是成为铸就海天中心“绿色、科技、人文、智能”形象的重要助推力。
新闻推荐
聚焦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