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岛崂山
钟朗华
几树红桃,微笑地
在岩畔开花,
涧水似一条银炼,
在山腰里挂。
青青的松树林里,
透出野寺几家,
白鸽带着黄昏的日影
缓缓的向松林里投下。
一声两声的钟,
惊醒群山的清梦,
海水像神秘的女郎,
在雾里隐着媚容。
山里的人,
生来就做神仙,
世上的事
全不知也不管,
再添种些桑麻,
便活画出桃源,
最妙是这几百人家,
还杂着一些鸡犬。
山中的好景,
冲淡了我底襟怀,
清风送下岩来,
肩上挑一担轻快。
登载于《诗经》1935年(创刊号)
作者简介:钟朗华(1909-2005),四川自贡人,幼家贫,经著名作家李劼人介绍,得川军名将孙震资助读书,先后就读于国立青岛大学、上海大夏大学。九一八事变后,由于积极参加抗日请愿运动、参与组织学潮运动,作为非常学生自治会常委而被国立青岛大学除名。
1935年2月25日大夏大学学生社团“大夏诗社”创办了综合性诗歌刊物《诗经》,至1936年4月1日终刊,钟朗华一直担任刊物主编。1937年“七七”事变后,钟朗华弃笔从戎回到四川,投身抗日战争,加入第二十二集团军孙震处任秘书、党部书记长等职,官至少将。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离开军队,辗转回到自贡,任教于蜀光中学,一直教书育人,未离开讲台。2005年,钟朗华去世,享年96岁。
《游青岛崂山》应为钟朗华就读于国立青岛大学期间所作,是较早以白话诗的形式歌咏崂山的诗作,读来有一种清新脱俗之感。时为左翼文学青年的钟朗华,其诗作对社会的现实苦难亦有反映,如在《诗经》创刊号与《游青岛崂山》一起发表的《工女》有这样的描写:“一串的影子拖过黄昏,一步一步散入秋郊的庄村,成天走着烂熟的路径,却记不起走去了多少年轻!累一身汗捞一碗活命,不管天晴也不管天阴,生活的磨子最是无情,永远磨着一颗带血的心。疲倦支持着每个深夜,人像一根枯骨吐出铁门,煤烟的黑涂满了命运,死也不敢向谁抱怨一声!脏污的死水里泡着灵魂,苍白的脸上透不出青春……”
新闻推荐
患者病例张大叔今年78岁,五年前查出患有冠心病,近几年一直服药治疗,病情也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但最近这几天持续出现了心慌、...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