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尽快恢复生活服务业经营 保障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通知》,推动各类生活服务业尽快恢复营业,保障市民生活需要。新冠肺炎疫情依旧严峻,对陆续复工的企业而言,这既是一场大战,又是一场大考。困境之下,一些服务性企业原来的路子似乎行不通了,这该如何是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实践证明,智慧的企业家们从不会被暂时的困难所击倒——他们在夯实原有线下基础的同时,通过开拓线上阵地,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特殊时期,一批岛城企业由此绽放出别样精彩,并给同行们提供了新的借鉴与启示。
零售;
转战互联网线上谋未来
疫情之下,线下消费受限,但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会消失。意识到这点,特殊时期,转战“互联网”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
“作为零售行业,面对困难,我们首先要想到自谋生路,寻求转型,而转战线上就是我们最大的突破口。 ”据“7-11”山东总经办负责人刘斌介绍,便利店里客人少,他们就转变了业态,让商品线下线上同时销售,除了官方的小程序与网上商城外,还利用美团、饿了么等大平台同步销售。此外,让市民预约取菜、为复工企业配团餐等服务模式,也使得岛城的“7-11”便利店越发恢复了生机。
无独有偶,为顾客保障每日的新鲜供应、增设消毒用品专柜,青岛永旺在做好线下实体店工作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线上渠道。通过与京东到家、美团等大型线上平台的对接合作,永旺坚持“两条腿”向前跑,使得线上销售量与日俱增,稳步增长。
不单单是零售企业,看到这一商机的还有“五朵金花”之一的青岛啤酒。为满足消费者需求,青啤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只要消费者一个电话,或者线上下单,当天或者隔天就能完成“无接触配送”。“我是前一天晚上从网上看到青岛啤酒新推出的 ‘无接触配送’服务的,第一时间就找到服务电话,下了一单。”市民陈昊告诉记者,2月16日晚上8点多,自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青岛啤酒的无接触配送人员下单,结果在17日一早,就接到了已经送到小区门口的通知。布局社区新零售,青岛啤酒有效触达了消费者内心需求的 “春天”,同时,也播种着社区新零售的“春天”。
餐饮;
“新零售把我们给救了! ”
疫情来临时,各行各业都在负重前行,餐饮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尤甚!日前,西贝董事长贾国龙一则有关 “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三个月”的微信在朋友圈刷屏,让人们意识到餐饮业所面临的“生死关”:挺不住,山重水复惨淡收场;挺得住,柳暗花明再战“江湖”。
作为一家地地道道的老字号品牌,隔着马路都能闻到香气的万和春排骨米饭,凝结着岛城市民共同的味觉记忆。然而,再香的味道、再美的回忆,在疫情面前也只能负重前行,别无他法。“说实话,这次真是线上新零售把我们给救了!”疫情来袭,万和春餐饮管理公司总经理王涛尝到了新零售的甜头。“我们现在没有堂食,所有订单都在线上完成。 ”据王涛介绍,目前万和春已开门店铺的营业额都达到了平时的50%-60%,特殊时期这已难能可贵。而这所有的成果,全都是依靠线上。其中,平台外卖占到六成,到店自取占到四成。
与万和春情况相似,创业多年,凭借正宗的家乡味道,疫情来临前,侯记老潍县朝天锅老板侯月志可谓如鱼得水,在岛城接连开了3家门店。春节过后,侯月志的门店陆续开业,但他也面临着诸多窘境。 “现阶段到店里堂食显然不现实,我们把生意全部转战线上了。”侯月志告诉记者,很多老主顾都是在外卖平台上看到自家门店恢复营业,现在虽然订单不如节前,但整体而言还算可以。 “我们当前能做的,就是线下做好防疫工作,保障特色小吃的色香味,借助线上平台让大家品尝到美味。 ”侯月志称,挺过这次疫情,他将继续加大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
家装;
线上做服务赢得“先手棋”
按照惯例,春节假期一过,家装市场的旺季即将到来。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使得不少家装企业措手不及。
“现在别说开工,想接到订单都很难。 ”筑佰家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宇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节后与自家公司签约的客户寥寥无几。丁宇表示,家装企业与客户洽谈并最终签约,通常需要到小区为客户量房,并出具装修方案。 “量不到房、做不了方案,就形成不了产值。”丁宇告诉记者,基于种种困难,他开始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向了线上。
丁宇表示,对业主们而言,装修是刚需,即便现在无法签约、无法开工,但只要取得更多有装修需求业主的认可,疫情结束后无疑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们需要找客户,客户也需要跟我们对接,深思熟虑后,我决定依托土巴兔装修平台引流,先为大家做好服务。”丁宇说,他安排公司的专业团队在土巴兔平台上为用户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介绍不同户型最合适的装修方案,讲解大家最关心的环保知识。“效果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客户通过土巴兔平台主动给我们打电话了。 ”丁宇这样说。
据丁宇介绍,针对疫情期间线下装修无法开工问题,土巴兔还向他们这些企业开放了直播渠道,通过申请的装修企业,便可在该平台上开设直播专区,实现与客户的无接触洽谈互动。目前,他尝试通过这种新零售的方式,希望可以在疫情结束后的装修旺季中赢得“先手棋”。
与丁宇情况相似的还有青岛大茂空间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刘昌喜。“节后到现在都没上班呢,但是我们也没闲着,很多潜在客户都有装修需求,而现在又没办法开工,我们就在线上相互交流,为他们答疑,希望可以通过优质的服务,抢先一步赢得客户。 ”刘昌喜这样说。
理发;
安排员工线上开设“辅导班”
马上就是“二月二”了,这样的疫情,不单单让“披头散发”的消费者很是无奈,更打乱了一些理发店的原有计划。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发源秀色借助线上平台兵分两路,一方面组织“培训班”,正式开工前,第一时间安排员工线上建群,利用不出户的时间线上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针对众多顾客建群沟通,尽可能解决一些顾客在家里打理头发的难题和洗护产品的购买问题。“我认为企业想生存一定要线上线下结合来发展,我们计划在青岛开设社区mini店,让顾客通过互联网模式预约理发,市民在小区门口和办公室楼下就能享受到理发服务。 ”发源秀色总经理王伟岩说道。
“每年我们都是初八营业,往年这个时候每家店营业额都能突破50万,6家店就要300多万。 ”王伟岩说道,特殊时期,对于理发行业来说,即使复工也很难复产。如今,发源秀色的几家门店已经陆续开业,但是真正上门理发的顾客却少于往年。“即便如此,我们也是做足了功课,准备足够的酒精、消毒液等,做到每天定时消毒。”王伟岩表示,每个来店的人第一时间量体温登记,保证一客一登记,同时在服务过程中确保员工全程戴口罩。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衣涛 杨博文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张彤宋青,今年42岁,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从事传染病工作二十二年,是青岛市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