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上,用工具将海蛎子与绳索分离。
载着成包的海蛎子返航。
渔民用改装的三轮车拉走海蛎子。
加工肥美的海蛎子。
销售途径增加,深加工还是难题
“我的货不愁卖,人家商贩都直接订走,远地方也能吃。”正在村头整理笼网的渔民告诉记者。原来,最近两年,通过网络直播、电商平台等,不少渔民也学会了以电商的形式销售。大个的海蛎子挑出来单个卖,名不见经传的“土货”海蛎子实现了从“按堆卖”到“论个卖”。由于青岛本地海蛎子产量有限,不仅青岛市区的商贩会来收购,还有很多海阳的商贩也来收购。因此,每年正月初四以后,渔民们便会根据订单情况陆续出海,保证海蛎子足量供应市场。
在渔民顾正祥的院子里,包裹严实的渔家大妈们,举着小斧子把长在一起的海蛎子敲离,然后按照个头大小进行分拣。她们用小刀扒开外壳,熟练地取出蛎肉,根据蛎肉的大小进行分类。顾正祥的妻子告诉记者,根据大小,蛎肉的收购价会卖到15~25块钱每斤,新鲜的海蛎子肉统一发走。这些渔家大妈每天的工钱在100到150块之间,也是根据熟练程度来论工资。
“还是不会加工,像人家那样冷冻丸子、小饼类的半成品,买回家直接下锅就能吃,肯定销路更广啊,而我们这些渔家大妈,也只能取个肉,其他脑筋动不了了。”
扫描二维码,观看本新闻精彩视频。
新闻推荐
本报1月13日讯近日,市城市管理局组织“三民”活动市民意见建议办理恳谈会,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民主党...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