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重点难点也在基层,基层治理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山东省各地在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青岛市城阳区让“有困难找网格员”成为居民群众“亲证有效”的生活经验;聊城市东昌府区建立“乡呼县应”平台,解决县乡协同联动不畅问题,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 本报记者 肖芳
孩子独自在家,发现厨房着火了,第一时间找谁最管用?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网格员。
“刘奶奶,我家着火了!”2019年4月4日晚上8点半,仙家寨第二小区3号楼3单元601户的小汪,急促地敲响了楼下202户的家门。56岁的网格员刘凤莲开门后,顾不得换下拖鞋,喊上家人就跑上了楼。他们冲进浓烟滚滚的厨房,用湿衣服捂灭了即将蔓延到两个煤气罐上的着火点,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有困难找网格员”,在城阳区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条被当地居民群众“亲证有效”的生活经验。“人在网上走,事在网格办”,也已成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缩影。网格员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管用,一起看一看城阳区的做法。
网格员选聘首要是“人头熟、信息灵”
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是城阳区流亭街道为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而新设的日常机构,配备7名专职人员。按照“街道-工作片-社区-社区片-网格”五个层级,街道将辖区划分为2326个小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148名,刘凤莲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单元只有两户是本村居民,其余都是外地买房或租房的”“这个门头房前几天刚换了生意,现在商家是临沂人”……近日,在仙家寨第二小区,刘凤莲带着记者实地查看了她负责的3号楼、9号楼。“人头熟、信息灵”让她对这两栋楼内住户、商户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孩子经常在小区里看到穿着红色或蓝色马甲、戴着红袖标巡逻的网格员,刘凤莲也曾多次到家里了解情况,还叮嘱过有困难就去找她,孩子把这话记在了心里。”事后,小汪母亲杨秀园回想起来,心有余悸,更万分庆幸:“幸亏有网格员,救了全家!”
仙家寨社区网格化调度员徐洪涛介绍说,社区按照每两栋楼配备一名网格员的标准,从居民中公开选聘了46名网格员。他们平均年龄在50岁出头,身体状况较好,工作时间有保证,会使用智能手机。
“这2000多名网格员,都是当地居民。”流亭街道综治中心副主任周湘山介绍,早在2013年,城阳区流亭街道便在邱家女姑社区率先试点流动人口网格化服务。截至目前,该街道辖区内27个社区、5个城市居委会、51个企事业单位均已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基本实现了辖区网格横到边纵到底的无缝隙全覆盖。
完善保障机制,树立网格员“威信”
人头熟、信息灵,只是网格员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最关键的是能办事、真管用。
刘凤莲的微信里,还有一个社区网格员工作群。“我们发现任何异常,比如小区里卫生不干净、出现形迹可疑人员等,都可以拍照后发到微信群里,5分钟内就会有人‘接单’处理。”刘凤莲说。
“配合网格员工作的,是一支24小时响应的服务保障队伍。”仙家寨社区综治办主任刘世东说,这支40多人的工作队覆盖物业、环境卫生、水利绿化、电力等领域。网格员在群里一“吹哨”,相应责任人必须在5分钟内“报到”,第一时间落实处理,并将结果在群里拍照反馈,使每个事件的处理都形成一个留痕的闭环。
得益于这种保障机制,网格员的“威信”逐渐树立起来,“有事儿就找网格员”成为当地居民的一句口头禅。对于这种“地位”认同和提升,刘凤莲有着切身感触:“以前上门去加居民微信,对方以为我们是骗子,现在走在路上,经常有人主动过来要求加个微信;以前网格员没人干,觉得没工资还耽误时间,现在偶尔空出个岗位来,很多人都争着报名,因为觉得很光荣!”
在当地顶层设计中,这张无缝覆盖的网格,还只是一张基础工程大网。流亭街道正将党的建设、社会治理、城市治理、困难救助等逐步融入网格,实现“多网融合”。去年7月,仙家寨社区与城阳区人民医院、流亭街道卫生院试点建立“健康共同体”。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流亭街道在城阳区率先试点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在仙家寨、西后楼等7个社区建设完成党建网格化组织体系,并逐步在全街道推广。这个体系,将社区网格里的党员全部纳入组织管理,并大力培育党员中心户,带动所有党员争优秀、比作为、作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1月3日讯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为推进温馨清廉医院建设,不断提升文明优质服务水平,提高市民就医舒适度和获得感,市卫生健康...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