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多产效益油的同时,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加快实施人力资源优化,鼓励员工动起来、走出去、创效益,推进油公司机制建设,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降低原油生产成本。截至11月底,该厂已有1252名员工转岗,其中853名员工外闯市场,前10个月创效9750万元。
本报记者顾松通讯员杨静许庆勇
把最合适的人配置到核心岗位 11月26日深夜,采油管理三区生产指挥中心,管控岗员工李燕紧盯电脑屏幕,密切关注265口油水井的生产动态,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分类处理,没有丝毫懈怠。
不到两年,李燕已转岗3次,从事4个不同岗位。现在的她,已经不再像以前只想着一个岗位干到老、一项技能吃到底,而是认为能创效就是好岗位、多经历也是笔财富。
这种转变在该区所有员工身上都有体现,这源于他们持续推进人力资源优化措施。据了解,管理三区共有333人,面对人多油少的困境,他们在干好油气主业的同时,着力于将每个人的价值最大化。去年1月份,作为该区外闯市场的探路者,李燕和18名同事被劳务输出到当地一家公司从事话务员。
当年4月,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管理三区围绕油藏经营管理核心业务,优化岗位设置,实行全员竞聘,引导员工动起来、走出去。李燕报了化验岗,却未能如愿,转而来到管理区人力资源优化项目组,承揽注采站业务。
今年7月,李燕在管理区第二次竞聘中,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竞聘上了管控岗。4个多月来,李燕珍惜岗位,与同事一起努力,实现报警处置及时率等指标高水平运行。
其实,不少员工心里明白,“竞聘上岗,不等于进了保险箱。”项目组采用动态管理,成员通过努力可以竞聘新岗位,在现岗位表现不好的也可能被退回,这让员工化压力为动力。目前,管理三区劳动生产率由265吨/人·年提高到547吨/人·年。
激发干部员工挖潜创效热情
9月20日,滨南厂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统筹全厂外闯项目及优化配置人员的管理服务,让管理区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抓主业、专心致志搞开发。
一年来,面对资产多、人员多等老采油厂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滨南厂不断完善“经营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彻底打破人均奖励概念,将经营效益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完成基本目标保基本薪酬、多创效益挣绩效工资。
新的考核管理机制,树立起价值引领的鲜明导向,激发了干部员工内挖潜力、外闯市场、多创效益的热情。采油管理一区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承揽鲁胜五分公司注采输业务,累计输出65名员工,实现资源优化、合作双赢;集输大队53名员工主动报名来到地方环保公司,从事钻井泥浆无害化处理工作,实现价值再造;采油厂26名员工主动请缨,劳务输出到地质录井公司,远赴甘肃、内蒙古等地,跨界从事地质录井工作。
通过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分析形势、研究工作措施,9月至10月,滨南厂新增人力资源优化320人。
员工在新岗位发挥更好作用
48岁的赵景磊,从滨州到青岛,一晃9个多月了。他之前是滨南采油管理八区一名采油工,和同事一起劳务输出到青岛疗养院,从事客房服务工作。
从采油工到服务员,这个七尺男儿认为:“工作不分高低,借这次机会改行换个岗位,还能给单位和自己创效增收,不错!”由于工作认真细致,赵景磊和同事多次收到客人的感谢信,赵景磊9月份荣获优质服务标兵称号,同事李亮提出的“定岗互助工作法”在疗养院推广,擦亮了滨南服务品牌。
“走出来后,自己改变了不少,收入也提高了不少。”赵景磊说,“出来干,代表的是单位,我们要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为单位创效,让甲方满意,让家人放心!”
虽然离家300多公里,但赵景磊和同事时刻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安排项目组15个人集中住宿;成立工会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单位经常打电话询问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还多次前来慰问。由于解除了后顾之忧,该厂越来越多的干部员工走上外闯道路。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何毅报道12月29日上午,在2020年来临之际,青岛市迎新年全民健身健康跑暨市民越野比赛活动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