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园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医师、放疗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30年来,一直从事肿瘤专业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胃癌的综合治疗,发表论文数十篇;参编著作多部;获奖多次。
坐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全天坐诊。
半岛记者齐娟
每例病情了如指掌
在青岛有这样一位医生,一有时间就往病房跑、看门诊经常到晚上八九点,甚至到凌晨12点、对待病人总是十分细心、事无巨细,她就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的主任医师赵园园。行医30年,她严格坚守肿瘤科的诊治规范,对待病人怀抱一颗仁爱之心,赢得众多患者好评。
肿瘤放疗科室里,一提到赵园园的名字,所有患者都很熟悉。这不仅仅是因为赵园园的医术,更是因为她对每位患者都抱有一颗仁爱之心。每位患者患的是什么病情,家中是什么状况,治疗的过程,这些赵园园都记在心里,甚至于说起其中一个患者的名字时,赵园园总能清楚地说出病人的情况。
在许多患者的眼中,赵园园说话总是细声细语、不紧不慢。和患者讲解病情时,也总是慢慢开导。面对这些,赵园园却说是归功于整个科室的良好医风。“我刚来医院时,从住院医生就养成这些习惯了,那时我们科室的老主任就经常教导我们用心对待每位病人,大家心里自然而然就往那个方向走,慢慢地科室这种氛围越来越浓,一直坚持到现在。”赵园园告诉记者,以前她主管病人时,每天都会查房3~4次,即使下夜班也坚持查房。查房时必带着记录本、听诊器、手表等,以便及时、细致地了解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尽管现在有年轻医生主管病人,但她还是会坚持查房、亲自跟病人或病人家属谈话,制定治疗方案。
每次查房或谈话时,赵园园都会用非常长的时间把放疗、化疗以及相关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一一和患者或家属讲清楚。在她看来,只有医生给病人讲清楚透彻,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和过程,才能更好地接受治疗,同时,患者心里也更踏实。
患者心中的“定心丸”
在记者采访赵园园时,她几乎是“手嘴并用”完成整个过程的。口中回答着记者采访的问题,双手却又在飞速打字回复,安排当天其他的事情,整个采访过程也不停地被同事或病人的电话打断。忙碌和快节奏是她平时每天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在门诊坐诊时,赵园园对每一位病人都会尽力仔细询问病史、查体、读检验报告、看影像片,还要反复比对治疗前后片中肿瘤病灶的变化。只有进行仔细分析后,赵园园才会给出自己的建议。所以她看一位患者,都要在20分钟以上,经常门诊要到晚上八九点以后才能结束,有时甚至工作到后半夜。她说,绝不糊弄病人,要把每一次看病都做成精品。
来肿瘤放疗科进行治疗的患者,本就身心遭受了巨大打击,心理十分脆弱。为了缓解病人紧张和焦虑,赵园园会抓住一些适当时机给予鼓励和开导,尽量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病人经过开导后,像是吃了“定心丸”,对肿瘤的治疗变得越来越有信心。
看病,“规范”是第一位
赵园园既是医生,也是肿瘤放疗科的科室主任,在看病方面,她坚持“规范”是第一位。“给病人的治疗过程都是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操作,恪守规则不得有任何差池。在青岛,按照学科所有的规范给病人看病,我们还是走在前列的。”
不仅如此,在科室管理方面,赵园园也讲究规则规范,她尽可能挖掘每个职工的技能和特长,放手让年轻人去大胆操作,既注重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带给学生,还注重培养年轻力量。
新闻推荐
5G已来,青岛立下十个小目标 青岛发布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布局5G新赛道
5G公交车、5G火车站、5G直播、5G远程手术、5G智慧校园……伴随着5G应用场景的逐渐落地,千呼万唤的5G时代正悄然来临。与3G...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