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笑言半岛记者曹现梅
70年的风雨兼程,市北区发生了沧桑巨变——“茅檐低小”的棚户屋变成了“广厦千万间”的现代化小区;一条条“泥泞路”“断头路”变成了四通八达的密集路网;家门口聚集起药房、商店、洗衣店、大小超市,“15分钟生活圈”舒适自得;社区文化中心一开门便排满了人,歌舞声起,笔墨飞扬,“15分钟文化圈”各享其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开放发展的累累硕果,展现在经济腾飞的增速上,也展现在居民洋溢着喜悦的笑脸中。
拿到新房钥匙的棚改户开心地笑着。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市北拉开了棚户区改造的大幕,每年都有万余户居民“以旧换新”,陆续改善了住房条件。至2019年,棚户区改造攻坚战进入收尾,整体棚改工作将顺利清零。与此同时,老楼改造也让居民心中持续升温,每年数百个老楼院焕然一新,让居民从“巴不得搬走”到“舍不得搬家”。
在口袋公园散步的居民舒心地笑着。只见眼前娇红倚翠,奇石凉亭,“一步一景”“四季有绿”让居民已然忘记之前这里的脏乱不堪。近年来,市北区“见缝插绿”,利用棚改空地、街心空地等打造80余处“口袋公园”,至去年年底完成道路绿化提升88.2万平方米,不断提升12个山头公园的绿化景观和公共设施,让“没事就逛公园”成为居民现代生活的选择。
登门问诊的“家庭医生”亲切地笑着。这笑如春风,将患者的病痛消融。在市北区,790余家医疗机构、7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街道“健康小屋”、145所与8家三级医院建立的“医联体”、165支“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构建起及时、便利的医疗服务圈,做居民健康的忠实守护者。
穿梭于市北区大街小巷的志愿者甜蜜地笑着。为了助人为乐这份“甜蜜的事业”,市北区15万志愿者发起了向贫困群众、山区孩子捐书、捐衣、捐物资等爱心活动,承担起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引导、游客咨询、外宾服务等志愿工作,捐献出一颗颗火热的真心,致力于共筑道德文明新高地。
受祖国发展成果施惠的居民们灿烂地笑着。135个社区都有文化中心,1000余支文化队伍自发组建,每年200多场文化演出居民唱主角,每年2000多节公益课让“菜鸟”慢慢成为“行家”。幸福感满满的市北居民,走出家门,挥舞着手中的国旗,或者以“快闪”的方式高唱出《祝福祖国》,或者合集体之力拼出“70”等各种图案,用歌声、舞蹈、曲艺等表达出心底对祖国的深深感激和诚挚祝福。
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天下寒士俱欢颜”。面对市北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新征程,全体市北人将不遗余力,干事创业,用一份份光和热烘托起更多人幸福的笑脸。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23日讯离预产期还有十几天,一名孕妇与丈夫一起乘火车从青岛前往成都,不想在列车上突然临盆。紧急关头,工作人员在列...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