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让历史告诉未来

来源:青岛早报 2019-10-16 06:1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观后感】桂鱼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主旋律电影便开始尝试摆脱脸谱化、口号化的僵硬模式,转向微观叙事的实践探索。时至今日,“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表述方式,也因此而构建了包含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双重意识形态的新时代主流电影文化。

2019年10月,《我和我的祖国》成为大众关注热点,在于它较为完整地回溯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的历史经验。而在怀旧过程中重现或重构的多个年龄代群的私人记忆则犹如一面镜子,照亮的是每个普通人的面容。

《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个故事组成。其中管虎导演的《前夜》关乎开国大典,薛晓路导演的《回归》则涉及香港回归,毫无疑问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然而,尽管有着“大时代”的底色,但《前夜》中的伟人只出现了一个背影;《回归》中的香港特首也仅仅以座席名牌的特写入镜。由此可见,占据镜头主视点的“小人物”们,才是真正的主角。

两个故事都较为忠实地还原了年代特色。《前夜》中的工程师和军官先后情不自禁地拱拳致谢,旗杆下蹦出的一句 “天桥的手艺,攀牢吧您呐”的脆生京片子,以一份市井的江湖气,为紧张的现场气氛融入了一丝轻松缓和;《回归》中修表师傅任达华背后的墙上贴着“海上大逃港”的新闻报道,虽稍纵即逝,但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其中包蕴的故土情结,甚至超越了最后一曲煽情的《东方之珠》,令人不胜唏嘘。

徐峥导演的《夺冠》以及宁浩导演的《北京你好》,被公认是最平民化的两个单元,笑点也最为集中,口碑一路领跑。两部短片都与体育运动相关,从1984年的女排夺冠,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育竞技带来的民族自信,让人们再度想起曾经响彻各地校园的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

同样以城市为背景板,两个故事侧重点却迥然相异。 《夺冠》描画的是局部与细节:逼仄狭窄的上海弄堂、切西瓜下象棋大茶缸、“共享”黑白电视机、全民乒乓、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磁带、乃至于第一代出国移民者的时髦范儿等等,带有胶片质感的画面,将80年代的小市民生活描摹得淋漓尽致;《北京你好》则着力打造整体观:以出租车司机的视角移步换景,一座国际化繁荣都市的风貌长卷徐徐展开。葛优一路上自说自话的跳切,令人想到法国新浪潮的《筋疲力竭》,虽然不确定是不是宁浩在向戈达尔致敬,但对迷影们而言也确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与其他几个故事中若隐若现的“精英”身份相区别,《夺冠》和《北京你好》从主角到配角都是集体狂欢中的小小参与者,而非直接推动者。正是这份“参与感”,带来了无可争议的“主体感”。因它是从万千民众中抽离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情绪符号,是无须任何隐喻便可撬动高昂情绪的 “集结号”。两部短片相比较,《北京你好》在共情方面又胜出一筹,片中不仅重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更巧妙地嵌入了汶川救灾的伤痕叙事。一个不靠谱的北京大爷,一个愣头青的汶川男孩,借由一张奥运开幕式门票的串联,将观众带回了非同寻常的2008年。

《白昼流星》和《护航》场面最大,但遗憾的是剧情欠缺逻辑,令人难以产生共鸣。尤其是《白昼流星》中,李叔为两个偷了“救命钱”的不良少年开脱求情的一幕戏,明显照搬了 《悲惨世界》里主教和冉阿让的情节。与前面几个单元相比,似有虎头蛇尾之嫌。但倒回头来看,第二个故事——张一白导演的《相遇》其实很值得一提。

《相遇》是唯一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片,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催人泪下的无果恋情。核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来,偶然重逢的男女主角被汹涌的人潮挤散,最终天人永隔。这一段拍得非常意识流,满天飞舞的传单、满屏招展的红旗、满街欢笑的人群,在慢镜头的处理之下,几已接近想象式的图景呈现,即使解读为男主角弥留时的梦境,也完全能够讲通。 “牺牲”的结局进一步将理想纯粹化,为“青春之歌”画上了一个悲壮的休止符。

七个单元的故事和风格各自不同,但影像语言仍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庄重的中央式对称构图占了主流。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站在公交车中间的恋人、摆在弄堂最高处的电视机、香港回归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大屏幕、草原上的奔马、女飞行员的飒爽英姿等等,都在提醒着我们,无论悲剧还是喜剧,无论大事件还是小细节,国家的尊严和力量,始终伴随着每一个普通中国人。

在电影结构方面,线性叙述非常明确,但除了《相遇》与《夺冠》,其余几个单元缺乏互动感。尽管如此,“写日记”的串场仍然不失为一种巧思:从毛笔到钢笔到圆珠笔的推进演变,不但连接了年代和故事,同时也印证和显现了“进步”的过程。

影像的书写,不仅是时间节点上的狂欢,更是个人化的“在场”。每个人脸上的喜怒哀乐,构成了这七十年的“中国表情”。当观众有了切实的代入感,电影的公共叙事便具有了可信度;当“我”成为主语,“祖国”也必与“我”同在。双重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或可成为这部“献礼片”的最重要意义。

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填补年代空白的影像诞生,我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每个人都是讲述者,时代的谱系,不正是一个持续书写的过程吗?

(作者简介:桂鱼,原名胡慧瑜,诗人,青岛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电影活动策划人,主持人)

新闻推荐

大河东河口生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

1、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公示链接:http://www.laoshan.gov.cn/n206250/n18207792/n18208456/n18208457/n18208460/190924...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让历史告诉未来)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