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0月10日讯 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视力日,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首份 《世界视力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获得眼科护理机会有限是全球视力障碍人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因素。“眼底疾病发病率高,发展至后期会导致不可逆的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但此类疾病往往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底病科副主任医师李君提醒市民,定期行眼底检查,对眼底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视网膜病变“偷”走视力
今年44岁的徐先生,最近半年视力越来越差,十一假期期间来到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就诊,眼底病科高艳副主任医师接诊后,为他做了眼底照相检查,发现他的双眼均有玻璃体积血,并且双眼都有糖尿病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双眼视力只有0.02,这样的视力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高艳进一步了解得知,这位患者患糖尿病6年,虽然用着胰岛素和口服药,但血糖并不稳定,平时他也没有意识到要到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只在社区门诊看看,最后“熬”到双眼接近“失明”才来医院。高艳讲述,这种患者并不是第一次遇到,门诊上基本每周都有,原本可以早发现早预防的疾病,最后需要手术治疗,而且这些患者往往术后视力提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眼底病严重威胁患者视力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有1.1亿糖尿病患者和2.8亿高血压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一。一些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缺乏全面认识,导致其自身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产生各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病)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最为常见,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约3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李君说,糖网病初期对患者视力影响较小,后期患者视力下降,眼前可能会出现漂浮球状物体,最终恶化者会导致失明。此外,临床上70%的高血压患者都有眼底病变的症状,眼底病变与其他慢性病也存在关联。
发病隐匿需早诊治
“据统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我国患者群体总数超过2700万,是目前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但从我们日常接诊来看,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的习惯,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李君介绍,眼底疾病发病率高,发展至后期会导致不可逆的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同时,此类疾病往往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当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
眼底病的发生与年龄、遗传、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紫外线、环境污染、吸烟、与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50岁以上老年人、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和吸烟史,或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都是眼底病的高发人群,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
“眼底彩照检查是发现眼底疾病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如能够定期行眼底检查,可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李君说,然而,即便是在医疗资源丰富的一线城市,能定期接受眼底检查的人依然不多,多数患者都是视力出现问题后才到医院就诊。早筛早治,不仅成本低,而且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样的疾病,甚至可以通过饮食调整等方式得以改善,不需要医疗手段介入就能好转。
“老病号”半年要查眼底
李君说,以眼底病中最常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其可以分为五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治疗策略。发病初期病变较轻,视力影响不大,患者需要加强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并根据医嘱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眼底病变进一步发展,有的患者就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必要时需接受视网膜激光治疗,这是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经典治疗方法。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达到了更严重的增殖期阶段,出现了严重的玻璃体出血甚至增殖膜牵引、视网膜脱离,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控的,但要认识和了解疾病,并控制其发展。李君建议,糖尿病患者本身要控制好自身的三高等指标,无论有无视力改变,均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视力和眼底,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的应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和眼底,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要充分重视早期检查,发生病变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记者 黄飞 通讯员 刘金德)
新闻推荐
文/图半岛记者张彤葛梦杰见习记者黄冬梅金秋十月,情暖重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