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演员在后台准备。文/图半岛记者胡蕾
蛤蜊节、郎君节、青云宫庙会……红岛当地的各种节庆活动,总少不了孙秀珍的柳腔剧团。从2012年第一场戏《双玉蝉》在殷家社区开演,到如今成了节庆活动上的“必点”节目。孙秀珍的柳腔剧团已经发展了26名骨干成员,能出演20多个剧目。
从小就有柳腔梦
剧团取名“梦之圆”,实际上是孙秀珍的一个真实写照。“我从小就喜欢柳腔,当时我姐姐跟着柳腔师傅学唱戏,扮相好看,我就羡慕得不得了。”孙秀珍说,因为自己年龄小,当时只能在戏台边看姐姐唱戏,但柳腔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曲调和演员们精美的扮相都在她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柳腔梦就像一粒种子,埋在了孙秀珍的心里。如今孩子都长大了,终于有时间琢磨起自己的兴趣爱好,孙秀珍唱柳腔的念头便又涌了出来。“这个事情一直在我心里,从2006年就开始想唱戏,2009年到2011年筹备,直到2012年第一出戏才正式演出。”孙秀珍说。
《双玉蝉》打响招牌
殷家社区早先就有柳腔传承,要重新打出柳腔的招牌,孙秀珍顶着很大的压力。“一定要弄好,可不能让大家看了笑话。”
但当时的孙秀珍,除了一股“轴劲儿”,几乎不具备任何组建柳腔剧团的条件。要台子没台子,要剧本没剧本,要演员没演员,要重新攒起一出戏来,对于当时已年近六旬的孙秀珍来说非常不容易。
难事要一点点来克服。孙秀珍请人帮忙从网上找到柳腔剧本打印出来,把身边会唱柳腔的老人们聚起来,一点点慢慢排练,条件艰苦,但大家的热情让她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梦之圆柳腔剧团的第一场戏《双玉蝉》在殷家社区正式开演。“当时连戏台子也没有,主角演员有戏服,其他演员连像样的戏服都没有,有的戏服就是用床单做的,但村里人来了特别多,老年人都说‘咱殷家庄的柳腔又回来了’!”孙秀珍说。
要把柳腔传承下去
柳腔是红岛老一辈人的集体记忆,提起《绣鞋记》《彩楼记》《罗衫记》《桃花庵》《钥匙记》这些柳腔曲目,孙秀珍和她的团队成员们立马变得眉飞色舞,讲起剧情来滔滔不绝。这些日子,为了今年的青云宫庙会,剧团又开始了忙碌的排练工作。
孙秀珍介绍,现在剧团有26名演员,都是附近爱好柳腔的居民,大家抽空就会聚在一起排练。“我们现在是戏台也有了,演员也有了,能演20多出戏。”今年已经69岁的孙秀珍依然干劲十足,“我身体还可以,柳腔这好东西,我要一直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70年沧桑巨变,有一种奇迹,叫“中国速度”。1978年,邓小平在日本访问乘坐时速210公里的新干线时感慨:“就感觉到快,有催人...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