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树智拍摄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当年吃的和穿的跟现在差距很大。文/图半岛记者韩小伟王滨
今年64岁的张树智爱好摄影,从1995年开始,用相机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镜头中,一家人聚会,孩子长大了,大人添了白头发;衣服越来越靓丽了,饭桌上的食物花样越来越多了。老先生依然还记得他们家走过的变迁路:四兄弟常常传递着穿一件衣服,吃白面很“奢侈”……“这在以前,根本想不到变化能有这么大!”老先生感慨。
■链接穿衣打扮青岛故事很精彩
时代变迁,仅仅在服装一项上,青岛走过的路满满都是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衣着的颜色较为单一。老青岛还能清晰记得,那时候穿在身上的主要是黑、灰、蓝三种颜色,还有从军装流行而来的军绿色。款式和面料也很单调,男士流行中山装和列宁服,男女日常衣服类似工装,除了领子和口袋等细节上的区别,差别不大。面料大多使用棉布,后来兴起一种面料叫做“的确良”,如今还留在无数青岛人的记忆里。
1983年之前,各类纺织品仍需凭布票购买,人们的衣服通常是裁布料找裁缝做,物资不充裕,每件衣服都珍贵,“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习惯依然保留着。
青岛大学服装与服饰系主任、副教授初晓玲介绍,进入上世纪80年代,百姓生活得到改善,时尚的种子也开始萌动,最先变化的是色彩。1984年,一部叫做《街上流行红裙子》的电影上映,颠覆了人们对“劳动妇女”及女性衣着的传统印象。“红裙子”挑战了“黑灰蓝”的同时,明星挂历、电影画报的流行和港台地区及国外电影的流入也在逐渐加深人们对时尚的认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开始流行喇叭裤、健美裤、西装套裙。
上世纪90年代,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思想观念也更为开放,服装市场迎来爆发式生长,在越来越丰富的款式、面料和花色面前,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拥有了风格与个性。进入21世纪,这种对穿衣个性化与独特性的诉求越发强烈,近十几年,人们也迎来了服装消费的明显升级,最直观的体现是奢侈品的热销。
穿>>>
一件衣服四兄弟“传递”
张树智出生于1955年,家中兄弟姐妹总共6个,弟兄4个中他排行老四。在他们小的时候,一大家子全靠父亲一人挣钱养家,加上那个年代物资较为匮乏,一家人生活很紧巴。
说起小时候穿的衣服,张树智就想到一件如今觉得有意思的事。
“一件衣服,常常是哥哥穿过后留给弟弟。兄弟四个人,当衣服到了我身上的时候,基本已经带着补丁了。”他说,那个时候,每个季节只有一身衣服可以穿,没有可以换洗的衣物;每天晚上脱下来,脏了立马洗出来,第二天还要接着穿。
还有一个记忆是关于棉鞋。张树智说,他在小学、初中读书期间,冬天都没有穿过棉鞋。“可能小男孩好动也抗冻,虽然觉得冷,但一到下课,立马出去跑跑跳跳,也就忘了冷了。”
初中毕业以后,那是1972年,张树智参加了工作。“孩子都长大参加了工作,家里挣钱的人多了,条件就慢慢好起来了。”他说,就这样,衣服、鞋子不够穿的情况慢慢好转了。
张树智回忆,身边的人基本也是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前,往往在穿衣服方面不太宽裕;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衣服多了不说,花样也多了很多;再往后,很多穿衣打扮就跟现在差别不是太大了。
在位于银川西路附近的家中,张树智指了指卧室,“以前跟现在根本没法比。以前连换洗的衣服都缺,现在一个季节的衣服都有不少穿不着,季节就过去了。”
在记者采访中,张树智的老伴陈女士从外面回家,她穿着红色的上衣、条纹裤子,看上去很时髦,“我都是自己买衣服,孩子给我买的我可能看不上。”陈女士开玩笑说。
吃>>>
当年婚宴是这样摆的
在吃的方面,张树智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在他小时候,吃了晚饭出门玩耍,会有小伙伴告诉他们,“晚上我们家吃的面条!”这样的话里,隐含着自豪的语气,因为老百姓不会在平常日子天天吃面食。
“我小时候吃的东西以粗粮为主,什么地瓜干、玉米面,面粉是稀罕物。”张树智回忆,主食都这样,蔬菜也没啥选择,一到冬天,白菜和青萝卜就“霸占”了餐桌;夏天里,就是最传统的西红柿、黄瓜、菠菜等。
要说肉、蛋、奶,张树智还记得,当时都是“定量供应”,比如一个人一个月半斤肉,这些肯定不够吃。当时家住德平路,张树智说,他们会到海边赶海,补贴些吃的东西。“春天去海边捡海带,当时海边还有种海带的池子。还去现在的八号码头附近,到沙里伸手一摸,就能摸上来一把蛤蜊。”
在有关吃的记忆中,张树智说,当年的婚宴很有特点。1980年张树智结婚,当时人们结婚请吃婚宴,基本都是在家做饭。“一般是借邻居家地方和桌子,把客人带过去,然后邀请平时会做饭的亲戚、邻居帮忙掌勺。婚宴上的饭菜,硬菜就是鸡肉、鱼肉、鸡蛋,当时这些都是好东西。”
当时人们参加婚礼随份子,出的是3元钱;给随礼,会是脸盆、枕巾、锅等物品。对于不少要办喜事的家庭来说,承担这样的婚宴压力很大,所以往往尽量少请客人。
跟穿衣改善的时间差不多,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不缺吃不说,种类越来越丰富,选择也越来越多了。
变>>>
吃穿变化真是大
1995年,张树智迷上了摄影,从此开始自学拍照,通过看书、看报,照片拍得越来越好。当时他在纺织行业工作,在闲暇之余,带着相机出去拍照。2012年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创作。在他的家里,一本本厚厚的影集,记录了从1995年以来的一个又一个瞬间。
在一张照片里,一起聚会的9个人中,4人穿着皮外套,其中包括一名女士。很显然,在当时穿皮衣是很流行的。另一张照片里,4位男士全部身着衬衣,外面穿着V形领毛衣。这些照片都拍摄于2000年前,那时候,男士们爱穿衬衣不说,还喜欢扎领带。
通过这些照片可以看到,女士在着装上比男性有了更多的变化。不少照片中,女士穿着宽松的西服,这样宽松的样式,后来在男装上都较为少见了。相比如今,还有一个特点非常突出,那就是颜色较为灰暗,包括女性的服装,一张10多个人的合影中,看不到一件颜色鲜亮的服装:男士穿着黑色、灰色T恤,女性有的穿着暗红的裙子,有的穿黑色T恤,再衬上稍显暗淡的色调,照片的年代感十足。
在吃的方面,他的不少照片里拍到,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家常菜”逐渐丰富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看出来,吃的东西花样越来越多了。可以说,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穿衣打扮越来越靓丽、个性,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
张树智说,如今的生活条件挑不出毛病来,想吃啥东西就能吃到,“这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邬明洋通讯员王相辉国庆节临近,青岛平度新河化工园,针对化工专业园区秋季安全生产特点,科学研判,规范辨识...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