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正在军训中。(资料图片)半岛记者徐杰
随着岛城各高校新生军训陆续结束,脱下的军训服似乎再无用处。9月17日,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正式启动第三届“衣”往情深大型公益活动,联手岛城多所高校回收大一新生军训服,为它们寻找暖心的“归宿”。根据活动进程,军训服回收后将统一清洗消毒,捐赠给岛城标志性工地的建筑工人,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这座城市的尊重和关爱。
“一次性”的军训服
每年大学新生开学要上的第一课就是庄严的军训。然而,军训结束后,脱下的军训服却难逃被“抛弃”的命运,由于这些迷彩装无法与接下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相称,多数成为了“一次性”的消费品。连续几年来,本报都在关注大学新生军训服浪费的现象,根据记者调查的结果,这些军训服脱下之后不外乎被卖掉、扔掉、雪藏这几种“待遇”。从回收旧衣的角度来说,一套军训服的价格多半在10元左右,再次销售的价格也不高,低廉的价格很难吸引大一新生的注意,回收军训服的“生意经”比较难念。
大部分的军训服去了哪?中国海洋大学环保协会负责人张素荣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她介绍,出于对象牙塔生活的好奇和新鲜感,有不少大学新生把军训服当成纪念品保存了起来,但往往在之后的大学生活中,又会和其他过气的衣服一同抛弃。还有一些军训服直到临近毕业时,才重新被大学生从衣柜中“发掘”出来,只有少部分的军训服被新生捐出,送给了有需要的人群。
看似不起眼算账“吓一跳”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大学生一套崭新的军训服装备价格在百元左右,按照驻青高校每年新招学生数万名来粗略计算,这些军训服成本就多达数百万元。如果有一半学生雪藏、抛弃了军训服,浪费成本也十分惊人。
对于军训服浪费的这笔经济账,不少大学生起初并不在意,听后却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称这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简直“吓一跳”。“一直觉得就是件军训服而已,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沉重的账本。看来军训服的归宿问题真该好好想想了。”青岛科技大学大二学生小孙说。让人欣慰的是,最近几年来,岛城一些高校的学生社团、协会已经关注到军训服浪费的问题,并开展了实际的行动。“以往每年我们协会都能回收一两百套军训服,捐给了工作在一线的工人,他们很喜欢这种结实耐穿的衣服。”在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读研的小董说。
军训服可捐给建筑工人
为了给军训服找到更好的“归宿”,即日起,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共同发起第三届“‘衣’往情深”大型公益活动,联合岛城多所高校回收大一新生的军训服,赋予它们另外一种“使命”。在学生志愿者收集军训服并汇总清洗的同时,本报还将甄选出岛城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工地,捐赠给该工地上的建筑工人,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也体会到为城市默默付出的价值和骄傲。
“一件不起眼的军训服,送到建筑工人手里或许就成了他们的宝贝。一份小小的关爱,在建筑工人心里也能涌起感动的浪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项目负责人表示,要通过这个形式新颖的活动,弘扬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心和公德心,在他们心中种下正能量的种子,传播正能量行为。如果你是驻青高校的学生志愿者,愿意加入到本报这一爱心阵营;如果你对军训服的再利用有更好的建议;如果你也想对建筑工人等群体奉献爱心,都可以在工作日拨打本报公益活动专线0532-80889319。
新闻推荐
他白手起家,从贸易公司转行到农工行业,经历沉重打击后,选择重整旗鼓,砥砺前行。他获得成功后,积极响应家乡政策—— 返乡建厂报桑梓
刘卫孟,牡丹区安兴镇刘楼行政村人,2004年大学毕业后,在苏州一家台资企业做电机销售工作。工作不久,刘卫孟发现,同一个厂家生产...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