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谭启龙与青岛的“南茶北引”(上)

来源:青岛早报 2019-09-16 05:26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是茶的国度,但过去我国北方却不能种茶。1957年,青岛率先进行“南茶北引”试验,成功后在山东和北方一些地区推广。如今,以崂山茶为代表的精品北方绿茶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当品味富有浓郁豌豆香气的崂山绿茶时,知情者会想起“南茶北引”的奠基人和倡导者——谭启龙。

倡导“南茶北引”,青岛首获成功

1954年5月,谭启龙从浙江调至山东工作。出任山东省省长前,有一次毛泽东与他谈起茶叶种植,建议他在山上多种茶树。

谭启龙的家乡盛产茶叶,他同毛泽东一样知茶、爱茶、好茶。到山东后,他了解到山东有着浓厚的饮茶习俗,是茶叶消费大省,当时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供不应求,自产茶叶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好办法。

根据毛泽东建议和山东的情况,谭启龙与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达成共识:山东茶叶供应不能全靠国家,要想办法自力更生。在他的倡导下,省里研究形成“南茶北引”思路。

山东“南茶北引”范围最初确定在青岛、日照、临沂三地。

青岛率先开展引种试验。 1957年冬,青岛园林管理处从黄山引进5000株茶苗在中山公园进行试验,由于种植时机不当和茶苗根部损伤较重等原因,引种的茶苗无一成活。1958年冬,青岛园林管理处再次进行试验,从杭州引苗在中山公园苗圃地进行育苗试验。针对青岛冬季寒冷茶苗不易成活的问题,试种人员采取了搭棚、设障等保温措施,使多数茶苗安全度过第一个冬季,育苗试验第一阶段喜获成功,成活率达到70%左右。

这是青岛最早培育出的茶苗。此举结束了山东不能种茶的历史,开辟了南方茶苗北方过冬成活的先河,为“南茶北引”积累了宝贵经验。

加强指导帮助,扩大种植规模

1959年9月,谭启龙肝病复发,山东省委书记处决定让他到青岛治疗。青岛市委安排他住进靠近海边的莱阳路3号(后搬进5号),省、市卫生部门联系中西医专家为他会诊治疗。

在青岛治病期间,谭启龙利用治疗间隙到基层调查研究。在青岛郊区调研时,他发现崂山三面临海、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水质清洌、空气温和湿润,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地理气候等条件很适合种茶。于是,他多次和青岛市委及有关部门同志研究“南茶北引”问题。经调研、座谈,他提出在中山公园引种茶叶试验成功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在崂山种植茶叶。他还亲自写信给浙江和无锡的同志请求支持,要求青岛市委主要领导张敬焘同志抓好落实。在他的帮助指导下,青岛与浙江等地建立起“南茶北引”协作关系,并派专人赴浙江等地参观学习,培养出青岛第一批茶艺师。

1959年冬,崂山林场在崂山太清宫小广场前引种了5万多株茶苗,经过精心管理,培育获得成功。之后,又在王哥庄、姜家村、晓望村等地引种。

1964年,青岛从引种5年以上的茶树上采到第一批茶籽,翌年播种出苗完全正常,这标志着崂山具备了大量种植茶叶的条件。此后,科研人员和茶农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攻克了许多难题,逐步研制出一套成熟的南茶北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崂山茶。

由于崂山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较强,加之昼夜温差大,故崂山茶比南方茶具有生长期长、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等优点,面世不久便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品质茶叶,赢得“江北第一茶”“茶中新贵”等美誉。(未完待续)

丁广斌

新闻推荐

近七成大学生月消费低于1500 记者问卷调查岛城六所高校学生,很多已养成日常开销记账习惯

半岛记者李珍实习生张雪晶近日,一个关于大学生生活费的帖子火遍网络,一名大一新生希望母亲每月给自己4500元的生活...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谭启龙与青岛的“南茶北引”(上))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