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肖芳报道
本报青岛讯“感谢政府出钱帮我们请律师,代替我们出面和政府沟通,7000多万元的新能源项目补贴资金终于全部到位!”7月23日,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青岛行政科工作人员苏安呈告诉记者。
这句话看似“别扭”,可如果了解青岛市在城阳区试点的这一新政策,便不难懂:今年6月,青岛在全省率先试点“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向以律师事务所为代表的法律中介机构购买服务,帮企业研究政策、争取政策,同时发挥第三方社会监督作用,督促各级各部门自觉兑现惠企政策和承诺。
山东海乐普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苗,便是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办事处为辖区企业聘请的6个律师之一。她在走访青岛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时,发现政府在合同中承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只兑现了70%左右,还有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未到位。于是,刘苗代替企业出面与合同的履约主体——棘洪滩街道办事处进行沟通。经多方协调,剩余补贴资金很快拨付到位。
“惠企政策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政策针对性不强、不透明、宣传不到位,有的企业因政策不落实造成损失却投诉无门等。”青岛市司法局局长万振东表示,青岛试点“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目的就是聚焦影响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破解服务企业政策不完善、不透明、不落实问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城阳区司法局局长王栋表示,区里已建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有关制度的制定、工作部署和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针对律师服务企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施受理、研究、分办、反馈的闭环处理流程,保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这些受聘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除了督促惠企政策落实、给企业提供权益保障服务,还包括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等。
对于这一新政策,企业拍手称赞。青岛领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观龙说,签订业务合同、版权授权等都需要专业律师把关,但对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来说,自己花钱“养”律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这不仅帮我们降低了成本,还大大降低了法律风险。”
一头连企业、一头接政府,第三方法律机构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方面有自身优势。“律师掌握了大量企业的‘一手资料’,知道哪些政策门槛太高,企业跳起来都够不着;哪些政策门槛又太低,浪费政府资源。”王栋说,“律师的评估报告、意见建议,将成为政府制定、修改政策的重要参考。”
新闻推荐
早报8月8日讯8日,市交通局发布消息,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方案(2018-2020年)》。《工作方案》...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