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给人民日报来信反映雅乐迪配方粉存在质量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该品牌的产品类别是固体饮料,却宣称为配方粉;没有生产资质,产品却销往多地,暴露出市场监管的漏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食品生产的监管,特别是对涉及婴幼儿食品的安全,监管部门出台了严格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2018年,我国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原先分散于多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予以整合,大幅提升了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今年5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码。
在如此严格的监管下,竟然还有个别企业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在婴幼儿食品上大赚昧心钱。婴幼儿配方粉本应经过监管部门审批通过之后才能生产,雅乐迪配方粉作为固体饮料,却在包装上暗示其具有正规配方粉的功能。混淆视听,以假充真,其危害在于,可能会耽误婴幼儿的治疗,危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并非个案。今年6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针对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宣称其生产的“配方粉”能解决婴幼儿过敏等问题,发布违法违规行为通报,要求属地市场监管部门速查严处。销售雅乐迪配方粉的他普亚公司的狡猾之处在于,在长沙注册,在深圳办公,委托山东企业生产,又在多地发展代理商,通过这种方式逃避属地市场监管。
忍不住问一句:这些企业,如此费尽心思逃避监管,在婴幼儿食品上打鬼主意,良心就不会痛吗?为什么就不能把心思多放一些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呢?
放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不仅婴幼儿奶粉,一切涉及人民健康的食品、药品,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让人民吃得放心,既要靠严格的监管,更要靠企业的自我约束。正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再严格的监管,总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总能让这些不良商家找到空子来钻。只有加强教育,让食品生产厂家真正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自觉放弃不法行为,才能杜绝这种行为。
其实就是从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来看,打这样的小算盘也是得不偿失的。一旦出现安全丑闻,市场反应就会“杀无赦,斩立决”。这家企业的做法,玩小聪明,失大市场,值得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引以为戒。我们奉劝那些还在动歪脑筋的企业,从企业长久发展着眼,自觉落实主体责任,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用户的青睐。
新闻推荐
“掌上”申请救助,次日帮办代办 崂山区出台特困救助供养“plus”版,贫困救助提质增效
半岛记者张海玉7月23日,半岛记者从崂山区民政局获悉,崂山区出台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进一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