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这两个字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要做青岛市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引领者、实践者、示范者,为岛城学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无改革,不实验”成为我们全校上下一致的理念认同。在2019年的教学年会上,我们达成共识,回归“人”的教育,挖掘“人”的价值,“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孙睿
2019年7月21日,实验高中2019级新生入学典礼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孙睿为高一新生颁发实验高中录取通知书。一个学生握手时跟他说:“校长,你真帅!”在学生眼里,孙睿的确有“网红”特质。他从不拒绝任何宣传学校的机会,校庆影片有他出镜,宣传片他和学生一起上阵,学校大小活动他都主动上台讲话,不管有没有讲稿。工作时间远超“996”,还能见缝插针发朋友圈,每天都超过十条……
学生说,他像故宫前院长单霁翔,长得像,气质像,做事的风格更像。孙睿说:人家是“故宫守门人”,我就做实验高中的“吉祥物”吧!逗得学生笑做一团。
“最理想的人生是实现工作、爱好、天赋的三点统一。做自己有特长又热爱的事情,永远不会累。怎样实现这个理想状态?就得让孩子不断去尝试,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我们的课程体系,包括研学、社团都是在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可能。”在多个场合,他都和家长这样说。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孙睿自己,在做教育这件事上,他的天分和热爱让他从不疲倦。
当老师他“专治各种不服”
1988年大学毕业后,孙睿进入青岛21中。凭着巨大的教育热情和年轻人的敢作敢为,毕业不久他就担任了一个“差班”的班主任。他带学生们去远足,下班后陪他们一起踢足球、打篮球,监督、提醒他们的学习,短时间内,这个班的面貌焕然一新,学习成绩进步很大。
能“啃硬骨头”的名声不胫而走,身为文科老师的他又被安排去担任一个学习、纪律较差的理科班的班主任。特立独行的作风让他在学生中迅速树立威信,但也因为这些打破传统的做法,孙睿和教导主任有过多次论战。孙睿说,那个时候他常常想,如果给自己一所学校,他将怎样管理,要为家庭和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1999年秋季,青岛21中改名求真中学,实行“国办民助”的办学模式,在原校本部的基础上,另外招收四个特色班,孙睿以教导处副主任的身份,和一帮老师去分管这四个班级。当时已经31岁的他把婚事放下,每天和一个助理、四个班主任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开展各方面工作——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高效互动课堂,即使当时没有这样一些专业的提法,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在实践这样一些理念。超前的做法得到当时市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求真中学第一届中考普高录取率达到了21中历史上创纪录的76%。
2002年春,孙睿调任原青岛25中任校长助理,2008年进入教育局基教处负责中学特色办学兼职督导规范化办学。“教育是唤醒。它不是流水线,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教育要着眼的是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因为工作原因,孙睿走遍了岛城城市和乡村的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学校。2014年2月,经过审慎地选择,他毅然辞去公务员的职位选择去青岛十五中担任副校长并主持工作。2015年,学校接过了“青岛实验高中”这块招牌,并根据安排准备搬迁至在城阳的新校区。“我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做公务员离孩子们太远了。”解释自己的选择时,孙睿笑着对记者说。
当校长“新人文”坚守教育初心
孙睿接手的时候,青岛十五中录取线已经出现下滑,社会声誉、教师信心也有所影响。借助自己在市教育局基教处多年的观察、思考,结合十五中现状和历史办学特色,经过领导班子决议,孙睿提出了“新人文”教育,“新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做有选择的教育,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为此,学校实施了“五制改革”,选课制、走班制、学长制、学分制和导师制,明确了“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校训,明确了办学理念“为了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个”,明确了“人文固本,行知合一”的校风。这些被教育局认可的理论在实践的时候并不容易。孙睿也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如果问学生对十五中或实验高中的印象,半数人会说活动特别多。学生百分百参与社团,百分百参与研究性小课题,百分百参与学校课程,百分百参与志愿者,百分百参与艺术体育俱乐部,百分百收听30场专家讲座。学习构建入校仪式、开学典礼、休业式、毕业典礼、成人礼等“典礼课程”,志愿者节、体育节、诗歌节、礼仪节、学术节、艺术节等“节日课程”,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组织,搭建起学生校内外的实践舞台。
2017年,一条消息点燃了朋友圈。升级为“青岛实验高中”的原十五中高一级部700名学生到贵州研学旅行。各种声音乍起,怕耽误孩子学习,怕学生收不回心,怕有安全隐患……顶着各方的压力,孙睿亲自带队,不断直播学生的活动。大家带着课题深入自然,深入社会,也深入生活。在每一个景点都有富有仪式感的活动,比如在息烽集中营,朗诵“悼烈士词”,在安顺文庙,读《论语》、拜师。“不求孩子能在一次研学旅行后有多大的改变,但我们相信路上的所见所感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记,在某个时候绽放,成为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孙睿说,这个研学持续做到现在,还将继续下去。虽然孙睿做好准备静待花开,但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总是给他惊喜。第一批参与大规模研学的学生今年毕业,超越自招线学生人数再次创下青岛实验高中建校以来的新高。
磨课程每个人都能看见未来
美国一所高中的校长到实验高中访问。座谈时,校长骄傲地介绍,自己所在的学校全美排名靠前,有16个校园体育俱乐部……校长不忘加一句,在美国,体育是必备素养。轮到孙睿介绍,他轻轻地抛出一句:“我们有21个校园体育俱乐部、国字号教练出任校队教练、全校学生每人每天一节体育课……”让对方瞬间一脸崇拜。
青岛实验高中已经形成了“无体育不实验”的校园体育发展模式,成为青岛校园体育改革的破题者。实验高中有全市唯一的学生足球俱乐部,足球、篮球、排球、手球、棒垒球、击剑、橄榄球、游泳、田径、健美操这10个俱乐部已经从最初的兴趣普及达到专业水准,分别代表学校、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国家参加各类比赛和交流活动。击剑俱乐部请来仲满执教,俱乐部的刘畅一把银剑走天涯……实验高中领先的校园体育发展理念契合了国外高校体育发展理念,美国高校体育奖学金足球项目选秀营就以青岛实验高中为选秀基地,优秀运动员有机会被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2500余所美国高校录取。今年高考,学校的手球、棒垒球、足球队员因为获奖被985、211大学看中,最终录取。
如今,实验高中拥有3个中心——阅读写作、科创、奥赛中心。学生实行1+N的模式,1是文化课,N是特长。凭竞赛、作文比赛、体育获奖等成绩通过综合招生被录取的学生人数每年递增。去年的高考自招,今年的高考综招,学校成绩都达到了市区高中的前列。每个学生清楚自己的发展路径,在可期的未来,每次努力都有了意义。学校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办学风格引起了市教育局的关注和肯定,一年一个台阶的成绩单更是让质疑的声音变成了惊叹。2014年,一本达线38人;2015年68人;2016年80人;2017年115人;2018年157人;2019年207人。相应的,随着学校办学影响力不断加大,有意报考的学生逐年增多,学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赵黎
新闻推荐
文/图半岛记者刘笑笑通讯员李杰尹晗昀报道本报7月24日讯24日上午,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志愿者出征仪式在青...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