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昔日“雁南飞”,今朝“凤还巢”。在广饶,一批高学历人才放弃城市生活,带着乡愁和信心返乡建农场、办企业,归雁领航,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起早贪黑,亲历亲为,记者采访中看到一位皮肤黝黑、手脚不闲的小伙儿陈文涛,他是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的85后,妻子刘瑛琳是曾留学英国赫尔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现在整天和胡萝卜打交道的他们,三年前还在青岛从事农产品贸易工作。放弃稳定的城市生活回到农村,看似莽撞的决定,两人却十分坚定。
“从小生活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感情非常深厚。感觉农村人那种朴实善良的品质,一直影响着我,所以我就支持他回来创业。”刘瑛琳告诉记者。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创办农业公司,开办家庭农场,一切从零开始,面对技术、经营上的各种压力,陈文涛和妻子立志“三农”,初心不改。
“实际运作起来,比当时想象的要更加困难。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去面对,慢慢地一点一点去认识困难、解决困难,一步一步地把我们这个胡萝卜产业从小做大。”陈文涛说。
如今,陈文涛的田美农场,已将胡萝卜种植基地扩大到500亩,成立的广饶县多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销售额达1000万元。创业之路越走越稳。
“我觉得选择的农业这一行,是非常朝阳的一个产业,我也会坚持不懈地一直把这一行干到底。”回首来路,陈文涛无悔无憾。
“看到国家的很多政策,也对我们非常有利,感觉做这一行越来越有动力。我坚信我们可以在这个行业上越做越好,走得更远。”妻子刘瑛琳表示,他们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没有人才振兴,就不可能有乡村的振兴。广饶县每年配套3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培训农业从业人员4.6万人次,选拔县级以上乡村之星65人,培育职业农民1130名,7人取得农民农艺师资格、15人取得农民助理农艺师资格,为本土农业人才发放政府津贴171.8万元。这些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引领发展,成为乡村振兴路上重要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广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闫琰说,“我们非常欢迎广饶在外求学、工作的高学历人才回乡创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做好服务和引导。同时,积极培育技术精湛、专业精通的‘土专家’。这些专业人才在广饶创业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他们所探索的新业态也必将成为广饶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力。”(记者 王新文 通讯员 李玉梅 崔昕)
新闻推荐
信报讯近日,青岛海关、济南海关联合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工作委员会举办2019年度“龙腾行动”专项培...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