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十六中为新疆考生举行高考出征仪式。文/图半岛记者孙雅琴刘金震报道
本报6月7日讯在青岛,还有一群特殊的考生,他们来自于几千公里外的新疆。自己一个人在青岛为高考梦而拼搏、努力,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却并不孤单,老师悉心照料、耐心指导,同学之间友好相处,都是他们前进路上的后盾。毕业意味着成长,也意味着离别,6月7日,在老师们的祝福中他们步入考场追梦。
6月7日清晨7点许,记者在青岛六十六中校园看到,来自新疆的98名考生队列整齐地站在宿舍楼前,校长和老师正在为他们举行一场特别的高考出征仪式。每年考前老师为新疆班学生送考已成为惯例,校长相佃国用幽默诙谐的话为考生缓解紧张的情绪,“看了一圈,我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从容的笑容,这已经让我看到了咱们高考的胜利。”
“为了让大家语文考得好,我还写了一首打油诗送给大家,我觉得有可能就是今年的高考题。”相佃国说到这里,考生们开怀大笑,“疆娃个个学习强,凌云志,意气壮,昂首阔步,策马扬鞭上战场,不负青春好时光,勇拼搏,敢担当。高考本来也寻常,题难否,莫慌张,每分必争,沉着应对细思量,乘风破浪在今日,折蟾桂,凯歌唱!”相校长的打油诗引来热烈的掌声。
当天,青岛六十八中也有112名新疆生上考场圆梦。“新疆生每年单独设置考场,我们的考生在本校考试。”学校老师告诉记者,从孩子们的情绪上来看,神色还是比较轻松的。在高考这段时间里,班主任陪伴着大家,一直到晚上安稳入睡后才离开。老师在高考期间主要关注他们的情绪,防止在情绪上出现较大的波动,主要为大家加油鼓劲。
记者了解到,青岛六十八中从2000年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当时是全国首批承办学校之一。截至目前,已经送出了1685名新疆生,有的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本届新疆班考生结束高考之后,也就意味着要正式离开青岛,不舍之情流露在大家的言语当中。“青岛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到这里,再看一看美丽的校园,再见见这些青岛的爸爸妈妈。”
新闻推荐
今天,是2019年高考的第一天,在中国人眼里,高考绝对算得上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多数的考生十年磨一剑,只为高考后金榜题名,改变...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