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喜欢尊称别人为“老师”,所以我叫邱文英为邱老师。虽然我和邱老师是省作协青年作家高研班的同学,但在做同学之前就已相识。后来收到邱老师寄来的《麦穗》,我从头到尾认真读完了,并且动了写点东西的念头。
说起来也惭愧,一本三十几万字的书竟然看了俩月有余,并且跨了年。但我安慰自己,没关系,有句话叫“慢工出细活”。既然要写点东西,那就不如读慢一点。作者耗费心力完成一部作品,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囫囵吞枣潦草读一遍势必寡淡无味。
在写下这些文字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所以翻看了网上和朋友圈的评价。我发现大家用得最多的词是“震撼”,因为作者踏入文学圈仅有三年多,其第一部长篇就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效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看来,高密这个地方人杰地灵,不仅出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还出了知名作家连谏,而现在,又有一个邱文英冒了出来。一个文学新人能驾驭三十万字的长篇,叙述时空跨越二三十年,主要人物涉及十几个,要把这么宏大的题材写好,不容易。
文友们已经对《麦穗》以“震撼”来赞誉,让我的确局促不安。因为我想不出比他们的赞誉更加有分量的词汇。英文里的THE MOST或者THE BEST,都是最高级别,再往上加码那就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了。当然,我觉得文友们的评价大多夹杂着个人感情,更多是出于鼓励而非褒奖,我相信邱老师比我更加深知这一点。而且我始终认为,一部作品自诞生之初就已经脱离母体,成长为独立个体,跟作者的关系就不大了,好或者不好都摆在那里。作为作者,应该和读者站在一排,审视或者反观自己的作品,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听几句“还不错嘛”之类的夸赞就飘飘然,或者听几句“也就那么回事吧”之类的评价就情绪消沉。平静、客观地对待一部已然成型的作品,应该是每个负责任创作者该有的态度。
《麦穗》既是书名,也是书中主角的名字。麦穗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她性格倔强、追求自由,是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典型代表。作者以她所经历的被骗婚、丧夫、逃亡、回乡、修水库、失忆等等复杂的遭遇为故事主线,围绕着麦穗与四龙、赵国安、大寒、小满、单福根、傻子六、王婶、张金花、老奎儿、五虎等人物交织而成的感情线、亲情线、邻里线、恩仇线,描绘出一幅曲折繁复、声势浩大的乡土画卷。
在这幅画卷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都让人唏嘘感叹,在时代车轮面前,在历史洪流中,他们显得那么渺小,渺小到自生自灭无人问津,他们又特别伟大,不惜奉献出青春乃至生命去完成一项项宏伟的壮举。可悲的是,没有人能够逃过历史的检视,也没有人能够跳出命运的掌控。唯一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几乎所有人都放逐自我的时候,还有那束麦穗立在风中,摇摇晃晃,向严酷的现实和不公的命运展现着自己不屈的意志。
邱老师写人有自己的特点,用她自己在《麦穗》后记里的话说,写着写着那些人物仿佛就不可控了。是人物再拿着作者的手往下写,往前走。相信所有的文学创作者都有同样的感受,不管创作哪种题材,看似是作者在掌控局面,实则往往是一种叫灵感的东西赋予了人物和文字更多的主动性。另外,邱老师没犯一张标签贴到底的写人大忌,书中所有的人物都立得住,是一个个完整而鲜活的人。所谓好人也有心理的阴暗处,而所谓坏人也有让人可悲可怜的无奈,他们的存在,在那个时代都是合理的。
《麦穗》的故事精彩、有料、耐读,各种悬念的设计也符合一部成熟的作品该具备的品质。其实农村题材的作品很难写,没有扎实的农村生活经验,很难把握其中的精髓,自然也就无法将人和事说清楚,说得让人觉得可信。邱老师对细节描写到位,她笔下的农村风貌真实灵动。
一部作品往往开头容易结尾难,阅读《麦穗》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是结尾的处理。对于这样一部貌似宏大叙事的作品来说,大开大合仿佛是最佳的选择。但将整个时代的发展落脚到麦穗这个人物的命运演变上,做到以小见大并不容易。长篇对故事性的要求更高,也自然给主人公提出了更多的设定,也因此,很多看起来很容易实施的角色设定因为宏大背景的衬托而无法顺利完成。邱老师充分运用了女性写作者的巧劲,麦穗失忆、国安守望,最终麦穗找回记忆,却已白发苍苍。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情感与理智的碰撞瞬间完成,邱老师仿佛变身为一位太极高手,用四两拨千斤的本事在作品结尾处一招制胜。
文学评论理应实话实说,谨慎的夸奖之后,也需要谈一点作品存在的不足。邱老师这部处女作是写她最为熟悉的农村题材,可能也正因为太过熟悉,所以不免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耗费了太多笔墨,造成部分内容主次比例不均衡的情况。还有,长篇小说因为体量大,结构上难以把握是不争的事实,《麦穗》在总体结构方面略显松散,相信邱老师今后的作品会有所改进。
《麦穗》毕竟是邱老师的处女作,很难达到完美无缺的高度,但这部长篇还是让我以及和我一样一直对高密那片神奇的文学沃土充满期待的人,有了更多的期待。也因为这份期待,我们更加期待邱老师的下部大作。
新闻推荐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