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记者韩英子
他曾是北京师范学院运动系足球班参加全国甲级联赛的队员,亦是青岛商业中专学校的专职体育与书法教师;还是青岛元老足球队队员;更是一位巧手能匠。金门路街道三明路社区78岁的退休教师刘克全从用缝纫机制做各种床上用品,到制作西装、风衣、大衣等,再到制作熨斗、烤箱、炒锅等家居用品,样样在行。从2011年开始,刘克全自制了几十种千余个包,近期,还自制手包送社区。
为孩子们自制新年衣服
初见刘克全的第一印象是声音洪亮、笑容开朗、又具有时尚范,可这位性格奔放,身材高大的老人却是位细腻的老人,各种缝纫和手工活精湛漂亮。
1970年,刘克全从北京师范学院运动系回到青岛后,来到青岛铸造机械厂做电工,也是从这里开始,刘克全掌握了各种电工知识和手工技术活。手工艺的提高,让刘克全对缝制有了更大的兴趣,从1971年开始,刘克全便用家用缝纫机制做各种床上用品。“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穿新衣服,就萌生了为孩子们做衣服的想法。”刘克全说道,后来,裙子、西装、风衣、大衣、中山装、中式棉衣等各种衣服都做过。
做衣服的过程中,刘克全特别讲究布料的选材和颜色的搭配,做出来的衣服孩子们都喜欢穿,邻居们也夸赞,后来,邻居们便把想做的衣服拿来让刘克全缝制。“每年大年三十的时候,缝纫机上都放了一大摞衣服,我父亲就坐在缝纫机前,躬着身子赶裁邻居家的新衣服。”刘克全的大女儿刘燕青说道。
“家里的地板也是我和爱人一起制作的,现在都几十年了也不舍得换掉。”刘克全和记者说道,除了做落地灯,折叠椅,灯罩,熨斗等家具外,他还做过烤箱,刀,炒锅、窗帘等。“这些老物件里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父亲还一直保留着。”刘燕青说道。
8年多缝制千余个包
2011年开始,刘克全又萌生了做包的想法,而第一个包就是用来盛电熨斗的。在制作包的选材上,刘克全也是精益求精。据刘克全介绍,有一次,他想做一个纯毛料的小包,便来到台东一家西装店,问有没有做毛料西装的布料,西装店的老板告诉刘克全可以去四方北岭青岛西装厂看看有没有,于是刘克全又来到西装店,几经辗转,找到了做手包的纯毛料。
据刘克全介绍,单是一个最简单的手包也要经过选料、下三遍水、熨平、制图、缝纫等30多道工序,工序最复杂的包要三天时间才能完成。据了解,从制作放熨斗包开始到今年5月份,刘克全已先后做了1000多个包,包括化妆包,笔包,钱包,单肩背,双肩背,手提包,旅行包,挂包,手机包等几十个品种包。用料也从旧衣物到夏凉布、沙发料、化纤、绸和缎、毛料,以及香云纱等变化。
现在,这些包在色彩搭配和选材上也越来越时尚,有的包正面和反面的颜色不同,布包不仅环保,也象征了不同的吉祥寓意,而这些年,刘克全自费19000多元来做包用来观赏或送人,一个也没有卖过!前段时间,刘克全还专门做了近20个手包,送给社区工作人员,来感谢社区对居民的服务,同时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多才多艺成就时尚达人
据了解,1983年刘克全在青岛商业中专学校任职体育教师时,还自学书法教学生们练习书法,现在,他是山东书法协会会员,曾在全国“雷锋”杯、全国两届“文华”杯、全国当代名人书法大赛中获奖。
除了保持写书法、跳交谊舞等乐趣外,刘克全还始终保持着每周到体育场健身、踢足球的习惯。70年代初,球迷给刘克全起绰号(大骆驼)他一生与足球结缘。代表青岛元老足球队参加全国元老足球赛,三次获得全国元老足球赛冠军。并于1994年在团长陈敬莘和领队张吉洪带领下回访德国埃姆登元老足球队。刘克全还是一位足球教练,参加了市、省和全国足球赛。
现在,刘克全每周都去天泰体育场和队友踢球,每天过得都很充实。“以后还会继续做包,送给我的朋友,送给无私奉献的人,送给我女儿在外国的朋友。”刘克全说道,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希望以包传情,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刘克全和他的工作室。
新闻推荐
这个六一寓教于乐嗨翻天 青岛宜阳路小学开启花式“六一”活动周
半岛记者孙雅琴今年“六一”怎么过?青岛宜阳路小学别出心裁,把今年的儿童节变成了“六一”活动周。学校利用一周时间为...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