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李晓哲通讯员梁太宏张绪霞丛滨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步入王哥庄街道青山社区,一排排古朴的民俗村舍,沧桑的石条路通往每一户乡村人家,门口的灯笼、门前的福字影墙……如落入时光的旧影隧道。“今年五一黄金周人气爆棚,一房难订,一桌难求!”社区居民姜兆群高兴地说。
“美丽经济”的背后得益于正在广泛深入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百村千巷万户”整治工程。2016年以来,崂山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攻势的“第一场硬仗”,以“生态、洁净、整齐、美丽”为标准,以垃圾、村容村貌、生活污水、厕所等为重点,深入开展“百村千巷万户”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力发起乡村振兴的新攻势,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美好新画卷,探索出一条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崂山路径。
▲一个个美丽村庄聚点成片、连点成线、盆景变风景,就像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环绕着崂山。(崂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补短板强基础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蜿蜒的乡村公路像一条长飘带,“系”在青山绿水之间,将庙石和唐家庄社区的茶园连接为一体,村民唐会文高兴地说:“这条刚刚竣工,为我们老百姓种植、采摘和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既是一条景观路,也是一条致富路。”
人居环境,基础先行。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崂山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从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抓起,统筹推进供水、污水、强弱电、燃气、道路等建设,完成约6000户居民“煤改气”工程,投资约10亿元,启动36个综合管线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一半以上的农村社区综合管线建设项目。完成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并因地制宜选择砂石、块石等生态材料铺装,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完成农村改厕1.4万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3.6%,建成77处标准化生态厕所和新型环保厕所,旅游厕所建管模式“崂山标准”被写入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成为行业推广典型。
污水治理是崂山生态环境治理的难点和重点。崂山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化崂山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落实大石村等4处区级水源地保护措施;完成23个整村污水治理,敷设污水管网150余公里、建成污水处理模块10座;正式启用张村河水质净化厂;对未启动综合管线建设的村庄,采取污水管网+处理模块、临时截污等污水应急处理措施,确保解决农村污水直排问题,农村环境承载能力快速提升。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针对农村千巷万户的垃圾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区域管理网格化、运作主体多元化”机制,实现“户集、村收、街运、区处理”生活垃圾处置方式,40多个村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做好村庄绿化美化,利用房前屋后、街头巷尾、闲置空地等区域,打造一批“微景观”“微花园”“微树林”,处处体现出乡村洁净之美。
盆景变风景
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
全力推进北宅“两河”流域文旅双创示范带、王哥庄标山乡村生活体验示范带、沙子口流清湾滨海度假风情带等“三大示范带”建设,高标准打造10个精品示范村……樱红时节,漫步崂山乡村,处处繁花似锦、绿荫如海……
2019年,崂山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制定崂山区乡村振兴五年规划,以3A级景区标准建设每一个乡村,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街一天地、一线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崂山。目前,沙子口流清湾、王哥庄标山、北宅“两河流域”三大示范带轮廓已经初步凸显;东麦窑、唐家庄、凉泉等先行社区,因地制宜,一村一品,闯出了一条条农旅结合、生态修复、环境整治提升等具有崂山特色的乡村发展新路子。青山社区是一座中国传统村落,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对石桥、古碾、门楼、祠堂等传统建筑等进行修缮保护,同时完成进村路拓宽和停车场工程建设,并新建了14处青山特色产品门头房,到青山住渔家客栈、体验养生度假、看东海日出、观东崂画卷成为市民游玩的好去处。
半城山海半城花,万顷碧涛相伴来。为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崂山区从全区抽调20人的精干队伍,专职考核督查“百千万”工程,分成三个工作组巡查在村庄一线,并建立日检查、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对街道、管区、社区统一打分排位,并通过电视台播报、张榜和文件通报等形式公布。目前,累计印发巡查专报18期,通报问题2000余处,边巡查边整改,形成以督促建、以比促干、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积分制等,完善农民参与引导机制,树立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突出抓好家庭、门店、建筑、田园等的整齐有序,发挥居民主体作用,鼓励社区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据统计,“百村千巷万户”工程开展以来,累计发动群众2万余人次,清理垃圾1万余吨、河塘330余处、街巷1800余条、院落7700余家,建成一批美丽茶园、美丽河道、美丽村居,评选“美丽庭院”215户、“美丽街巷”4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特色点98个。
乡村文明
续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驱车行走在何家大馒头特色街上,馒头香气四溢,摆放整整齐齐的柴火堆,精心绘制的“文化墙”,人们幸福的笑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了农村社区从“环境美”向“生活美”、由“外在美”向“内涵美”的转变。
崂山区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乡村振兴为载体,以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培育遵德守礼风尚。启动20个乡村文化记忆挖掘工程,落实好乡村文化的“10项基础配置”,成功申报了崂山民间故事、崂山道教音乐、螳螂拳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道教武术等5项省级项目,沟崖高跷、孙家下庄舞龙等15项市级项目,扶持77支农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建立400余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建成120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所有这一些,都大大促进了广大农村社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农村生活的文化更有“味道”,让居民的生活更有滋有味,凝聚起乡村文化的精气神。目前,15个社区先后获省级示范农家书屋、书香之村等表彰。
播下一粒种,收获满园春。社区居民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文明程度和文明素质大幅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在不知不觉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如今,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齐、维护村庄和谐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涌现出了一批“文明市民”“四德之星”“好媳妇”“好婆婆”……
一个个美丽村庄聚点成片、连点成线、盆景变风景,就像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环绕着崂山,“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宜居乡村正在由构想逐渐变为现实。
崂山区以3A级景区标准建设每一个乡村。(崂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闻推荐
始建于1901年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历经百年岁月洗礼,时尚魅力愈发强劲不衰。作为岛城夏秋时节的滨海欢乐地,如今的青岛第一海...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