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间的乡村里描绘着崂山百姓幸福新生活。(崂山区委宣传部供图)◎编者按
5月29日,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暨“百镇千村万巷”环境集中整治夏季攻势崂山现场会举行,无论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晓望社区,还是大馒头特色村王山口社区,亦或是乡村文旅新样板的凉泉社区,崂山的乡村振兴工作得到了全面认可,乡村振兴新图景在山海之间的乡村里描绘着百姓幸福新生活。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乡村振兴看崂山”系列报道,感受崂山在乡村治理、产业振兴、人居环境等领域的担当作为。
半岛记者李晓哲通讯员梁太宏刘庆岳宗庆
乡村活在治理,乡村兴在服务。如今在崂山的乡村,人们切身感受到矛盾纠纷有调解,日常行为规范有公约,遇到难事有人帮,参与村居事务有途径,致富创业有人带……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围绕“治理有效”这一总要求,崂山探索构建了以“一核引领、八小支撑、五级联动”为主要内容的“185”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全区形成“组织强、队伍硬、服务好、乡风淳、民心和”的社会治理生态,走出了崂山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一核引领”
筑强乡村治理“主心骨”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形势复杂多变,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的核心始终没有变。崂山区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党组织在乡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把基层党员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推动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
以流程再造的理念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管区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基层党组织体系。组建30个管区党委,将全区科学划分为654个网格,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随时随地掌握社区情况。出台《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标准》,建立了基层党组织“1+7”标准化体系;配套制定《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达标升级考核管理办法》,划分5个星级等次,每年评星定级。先后打造周哥庄、东麦窑、双石屋等10余个“有颜值、有气质”的党建示范点,发挥强有力的典型带动作用。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干部教育培训;严格落实“一诺两审三评”、双向述职等制度,督促社区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的同时,出台《社区党员计分管理办法》,从严管理监督。
“八小工程”
探索乡村善治体系的实现途径
增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社区协商、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是基层治理改革发展的方向。崂山区紧紧把握这个导向,以“八小工程”为总抓手、总载体,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治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推行“小公约”,立起新规矩。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行为规范,组织社区居民建立简便易行、务实管用、能够记住、便于监督的《居规民约》,推动居民守法守纪守规矩、立言立德立形象,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
健全“小民主”,营造好氛围。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社区重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并让每一名党员都参与、每一名居民都知晓,构建全方位监督、全环节监控的责任体系。
深化“小服务”,真情暖民心。健全方便高效的民意诉求收集机制、双向互动交流机制和民意诉求办理机制,打造“一门式办理”“服务驿站”等综合服务平台,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全区66项公共服务事项可以在街道以下层面“一次办好”,群众零跑腿比例达75%。
加强“小调解”,凝心铸和谐。组建社区调解队伍,“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实施“一社区一法律顾问”,选聘了77位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免费服务,并实行“4个1”工作机制(每月一次法律咨询、每季度一次法律宣讲、每半年一次居务法律审查、每年一份社区法治建设提升报告等),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维护“小平安”,合力保稳定。借助“三建联动”网格化治理体系,构建了人防、技防、物防深度融合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乡村平安志愿者巡逻队伍,引导党员群众自觉“看家护院”“巡逻打更”,确保乡村安全稳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全区农村社区群防群治志愿者1.7万余人。
培育“小乡贤”,弘扬主旋律。整合社区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教育卫生、“两新”组织等领域的先进群体,以及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等资源力量,培育富有社区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引导新乡贤依法参与乡村治理。
争当“小名人”,发出好声音。常态化开展具有乡村特色的德孝文化活动,每年评选一批“十佳好媳妇”“十佳好婆婆”“十佳最美家庭”等“六个十佳”道德模范人物,引导广大社区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亮明“小家训”,传播正能量。组织开展“立家规、亮家训、传家风”等活动,统一制作特色牌匾悬挂展示,引导居民讲好家风故事、传承优秀家风。抓好优秀家规家训家风的评选推广,推动形成家风正、民风淳、乡风美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级联动”
在乡村振兴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乡村振兴,是共建共治共享的振兴。崂山区整合全区优势资源力量,建立完善区直部门、街道、管区、社区、网格“五级联动”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形成职责明确、联动支撑、协调运作、合力推进的运行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保障和服务。
部门牵头推动。统筹整合20多个职能部门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发挥“后方保障部”的作用。街道统筹协调。将人力、物力、财力和治理责任下沉到管区,落实到社区,发挥“前方指挥部”的作用。目前,全区每个农村社区平均运转经费保障达到70余万元,95.7%的社区活动场所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管区承接落实。完善和规范管区工作机制,把管区打造成为服务群众、落实“八小工程”的“隐形”战斗堡垒,发挥“前线主战场”的作用。社区管理服务。在社区全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站),及时收集和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发挥“一线主阵地”的作用。网格治理兜底。以“5+X”标准配强网格工作力量,构建“人在网格中、事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化解、工作在网格落实”的工作格局,发挥“作战尖刀班”的作用。
崂山区坚持问题导向,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着力点,针对社区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做深“整”字文章,打破条块“围墙”,探索推行“185”乡村治理新体系,将涉村资源“化零为整”,让支农资源从“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崂山智慧。
■延伸文化引领培育淳朴乡村民风
崂山区坚持把乡村振兴过程变成重塑乡村文化、重塑乡村文明的过程,让乡村文化成为每一位居民永恒的印记。
强化阵地建设,推动乡村十项文化基础配置落实。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有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所、分中心8所、实践站41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建立起全区约60个社区的乡村文化基因库。推进村史馆、文化地标等“10项文化基础配置”建设。
强化宣讲引领,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建立理论宣讲团、文明素质讲师团等6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团。开展百姓宣讲、文明祭祀、移风易俗等600多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四德之星”评选活动,首届12名四德之星走进社区、企业和学校,开展事迹宣讲40余场次、覆盖受众5500余人次。
人才支撑带出过硬乡村队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崂山区牢牢抓住这个关键,积极培养乡土人才,带出过硬的农村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建立起以《崂山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为统领,领导、考核、协调、服务四大体系为支撑的乡村人才支撑“1+4”工作体系;实施年轻干部“一线墩苗”计划,选派了5名正科级干部挂职担任街道办事处副主任,7名副科级干部挂职担任街道管区党委副书记,挂职时间为2年;开展街道科技副职选派工作为基层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实施社区后备力量培养计划,每个社区有2~3名优秀后备干部;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工作者的积极性。
新闻推荐
感受李沧发展,共建美丽浮山 浮山路街道参观学习院士港项目及上流佳苑社区,收获颇丰
参观人员在青岛国际院士产业核心区试验区合影。半岛记者张海玉报道本报讯5月10日上午,浮山路街道组织街道处级领导...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