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记者娄花
青岛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等具体指标上,为何与深圳有差距?近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波接受半岛记者专访时表示,究其原因,走访考察中,深圳企业的说法可能就是答案:一是深圳拥有市场化、法治化程度最高的营商环境,政府处处为企业着想,有求必应、无需不扰;企业一切按规则办事,公平竞争、轻装上阵。二是深圳拥有最具创新活力的产业生态,只要是企业所需的要素资源,无论是研发、设计、零部件配套,还是人才、资金、交流对接平台,在深圳及其周边地区都能找得到。背后折射出的就是深圳人的勇立潮头、敢打敢拼的精神和气魄。
打好人工智能赋能青岛制造“7+N”攻坚战的总体思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振芯铸魂”、新能源汽车产业倍增、高端智能家电创新引领、轨道交通装备加速领跑、船舶海工装备高端迈进、智能制造装备迭代升级、生物医药跨越赶超,促进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石化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提升。
■超前谋略
AI赋能青岛制造“7+N”
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生态的竞争。而一流产业生态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实现的。深圳的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企业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青岛作为追赶者,需要补的课还很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难点、堵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力举措,加快构建适合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深圳培育一个新产业,从孕育、孵化到成长壮大,至少需要七年时间。”在姜波看来,首先要学习深圳超前谋略、久久为功的发展定力,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路线图。2009年以来,深圳先后制定实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直到2018年底,才制定出台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政策,围绕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十个重点领域和六个前沿领域,梯次接续、滚动实施68项重点任务。
针对本市产业规划不稳定、招商引资各自为战的问题,姜波说:“我们要瞄准新兴产业发展风口,发挥青岛比较优势,聚焦发展基础好、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产业领域,细化建链补链强链延链路线图,指导各区市、重点园区和招商团队“按图索骥”,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强力突破和赶超。”
目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立足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借助相关智库、协会、专业机构和龙头企业等外脑力量,系统梳理和甄别产业链的关键缺失环节和未来发展方向,聚焦“攻山头、稳阵地”两条主线,提出了打好人工智能赋能青岛制造“7+N”攻坚战的总体思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振芯铸魂”、新能源汽车产业倍增、高端智能家电创新引领、轨道交通装备加速领跑、船舶海工装备高端迈进、智能制造装备迭代升级、生物医药跨越赶超,促进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石化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提升。
姜波举例,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在推动华为集团与海尔、海信等本地企业合作,系统谋划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路线图,以此为突破口,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宽度,推动4K/8K超高清视频与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集成电路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破解“缺芯少面”等短板问题,巩固提升本市作为全国重要家电基地、影视基地和创建软件名城的比较优势,打造超高清视频产业应用示范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再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针对“配套跟着整车走”的特点,在着力推进整车大项目的同时,正在梳理各大整车企业核心供应商名单,有针对性引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配套企业,跟踪研究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打造产能领先、配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拓展空间
加快园区整合扩容提升
针对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产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的问题,深圳制定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划定27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控制线,规划了37个发展片区,启动建设15个新兴产业集聚区,推进旧工业区连片改造、二次开发,盘活腾出空间资源,着力将企业总部、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项目留在深圳、引进深圳。
姜波认为,青岛要借鉴深圳拓展空间、外引内生的推进路径,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推进机制。“在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的同时,深圳更加注重本地企业产业链延伸扩能等内生大项目,仅华星光电这1家企业就在本地投建了8.5代和11代新型面板生产线4条,总投资高达1380亿元。”姜波说,相比深圳,青岛市还有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要素资源统筹不足,导致大项目留不住、落地难、推进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她建议应借鉴深圳的经验做法,首先探索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线,稳定工业用地总规模,保障工业发展空间。目前,市工信局牵头制定的青岛市重点产业集聚区创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印发实施,将通过建立“赛马”机制,引导各区市加快园区整合扩容提升,聚焦1~2个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招商项目定向集聚,打造一批百亿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健全招商推进机制方面,对重大招商项目,坚持市、区(市)领导分级挂帅,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牵头、一个专班跟进,统筹重点园区大宗连片工业用地,组建大项目招商专项基金,“一事一议”解决大项目用地、融资等难题,避免久谈不落导致项目流失。“我们打算按照轻重缓急,先行选择1~2个重点产业领域,会同各区市、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组建专业攻坚团队,走到前台,下沉一线,驻点作战,集中精力开展‘双招双引’,扑下身子推进项目建设,见到成效。”姜波说,建立重要客商回访机制,由市领导带队,每年定期回访一汽大众、中车、上汽、北汽、中船重工等企业集团总部,逐一兑现各项政策承诺,争取更多的优势项目资源在本市布局。完善以商招商激励机制,对于本市企业自主引进或投资新建的大项目,一律享受和外来投资同等的优惠政策,在放大以商招商效应的同时,尽可能将本地企业的投资更多留在本市。
■便捷高效
围绕产业链设计政策链
在深圳考察学习过程中,姜波注意到很多企业表示,到一个地方投资,很看重当地能提供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市场空间和政府服务。深圳始终坚持“有产业规划、必有配套政策”、政策“从企业来、到企业去”、服务“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的理念,从政策设计到组织实施,更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智库、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来做,从而能够整合全市政策资源,打通部门界限,保证政策公平普惠、服务精准高效。同时,敢于打破条条框框,鼓励创新产品地产地用,支持企业扎根深圳做大做强。
姜波认为青岛应学习深圳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政策体系,健全完善政策服务体系。针对本市产业政策政出多门、政策设计总看外地有没有先例、创新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等突出问题,她建议借鉴深圳的经验做法,坚持围绕产业链设计政策链,支持产业主管部门更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智库、行业协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政策设计和项目管理,提升企业的参与度和发言权,梳理评估各部门政策资源,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政策门槛,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的政策清单和申报流程,让各类所有制企业一律平等、便捷、高效享受政策。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产业链示范性好、创新性强的重点企业名单,帮助企业解决首台套、首批次新产品地产地用等生产经营难题,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培育一批领军型大企业和创新型“独角兽”。
青岛还要高度重视企业家梯队建设。“我们看深圳的企业家队伍,从20来岁到90多岁都有。”姜波说,本市历来将企业家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稀缺的资源,但目前正面临企业家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前年,牵头制定了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下一步,市工信局将依托市企业家学院、产学研对接等平台资源,加大企业家队伍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强相关产业链及其细分行业领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快培养一批具备互联网时代创新气质的新生代企业家,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新闻推荐
鹰交响,亦古典,也流行 李海鹰联手青交呈现个人经典作品音乐会
既是流行音乐作曲大咖,也是交响乐作曲家;既是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音乐总监,也是“鹰交响”的创始人,李海鹰堪称跨界古典与流行...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