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记者王晓伟通讯员崔汝平
位于大沽河畔的平度仁兆镇作为青岛市的大蒜主产区,也是远近闻名的“蒜薹之乡”,已过五一假期,蒜农们迎来了蒜薹采收季,刚开市每公斤6-7元的批发价格,较去年同期涨了了2元。
“今年开市行情还可以,比去年每公斤贵2元,光蒜薹一项净收入5000多元。”沟东村村民王仁福说,蒜薹顶端开始打弯是收获蒜薹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将蒜薹抢收销售到市场或存入冷库,不仅蒜薹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口感和品质也下降很多。
据悉,仁兆蒜农种植的大蒜品种主要是江苏蒜和当地蒜,江苏蒜要比本地蒜早10天,5人合作一天能采收3亩地的蒜薹,这两个品种错时上市,正好弥补用工的不足。今年大田蒜薹刚开市价格比较可观,每公斤收购价格约6-7元,比去年便贵了2元。每亩大蒜可产蒜薹800公斤,采收完蒜薹后半个月,便可以采收大蒜,大蒜的产量在1300公斤左右。按照目前的行情,每亩蒜田的蒜薹能收入5000多元。
“预计蒜薹的收获期将持续半个月,每天至少上百吨销往全国各地。”仁兆镇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会长、青岛锐阳蒜薹合作社负责人吕仁智说,今年该镇种植大蒜约5万多亩,眼下,每天至少上百吨蒜薹销往各地,预计5月中旬进入蒜薹收获高峰,日交易量将达到800吨。今年,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有倡导农民不要用化肥袋子运输蒜薹,保证蒜薹储存品质,此项也将把蒜薹价格每公斤提高2毛钱。
■相关链接
蒜薹收获季,
打工半个月赚4500元
仁兆5万亩蒜薹上市,带动周边4万劳动力
□半岛记者王晓伟通讯员崔汝平
近年来,仁兆镇把大蒜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渠道,积极推进大蒜产业化进程,稳定大蒜种植面积,培育销售市场,使大蒜逐步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大蒜种植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银行储蓄、冷库保鲜、交通运输、塑料绳和竹筐生产销售等产业的发展。
进入5月份,仁兆镇5万多亩蒜薹已陆续上市,种植户需大量雇工提蒜薹。在吕戈庄、代家店、冷戈庄、大刘戈庄等劳务市场,每天约有四万人在这里找工作,从事提蒜薹、递蒜薹、装卸车等工作。他们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平均一天能挣到300元,在整个蒜薹季十五天左右的时间,每人约能赚到4500元,用来补贴家用,改善生活。
大量务工者的到来使得仁兆镇的200多个餐饮店、旅馆每天生意都非常红火,顾客既有外地来仁兆收蒜薹的客商,也有蒜薹季专门到仁兆务工的打工者。一位餐饮店老板介绍说,她和家人最近每天早晨4点就要起床做早餐,晚上也要忙到很晚,虽然特别累,但是却比平时挣的多不少。
发展大蒜种植产业是仁兆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一产带动三产助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打造“产业兴、人气旺、经济活”的和美新仁兆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蒜臺丰产丰收。
新闻推荐
唇枪舌剑论环保,绿色文化进校园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西海岸新区分局联合山科大化工学院举办“绿色文化节”
环保知识竞赛现场。文/图半岛记者李晓哲通讯员臧骅铭报道本报5月16日讯5月16日晚,山科大校园里正在围绕环境保...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