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0日讯让城市告别“蜘蛛网”“拉链路”,再不需要频繁地“开膛破肚”,还能节约用地……地下综合管廊无疑是近年来的城市建设“热词”。2016年,青岛市被评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计划开工廊体里程49公里。昨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动态,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廊体49.13公里,累计入廊市政管线318.7公里。目前全市正在建设统一的地下综合管廊监管平台,新机场等四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已完成智能化平台开发,未来将接入市级平台进行统一监管。
据了解,青岛市的地下综合管廊主要分布在李沧区、蓝谷、新机场、西海岸和高新区五个地方,目前,除蓝谷外,其他四处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均已完成智能化平台开发。其中,李沧区安顺路(汾阳路-衡阳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与李沧区安顺路同步建设,计划建设综合管廊工程0.8公里,截至目前,廊体建设已完成,管线入廊0.48公里,监控中心主体已建成,智能化设备正在进行桥架和视频系统安装,智能化平台开发已完成。新机场综合管廊项目截至目前,廊体建设已完成,建成廊体18.93公里,完成各类管线入廊198.6公里,正在加快推进管线入廊工作,监控中心主体已建成正在装饰装修,智能化平台开发完成,智能化设备安装完成50%。西海岸综合管廊项目廊体建设已完成,建成廊体20.27公里,管线入廊1.28公里,监控中心主体已全部建成。高新区规划西一号线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计划建设综合管廊工程1.12公里,截至目前,建成廊体1.05公里,占总体的93.75%,完成管线入廊2.3公里,监控中心主体已建成,正在进行桥架安装,智能化平台已开发完成。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傅春晓)
新闻推荐
为保证参观消费者有序停车,组委会协调并规划了多处免费停车区,并提供保安现场管理。其中,位于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东广场的观众...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