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凌波仙子”,百合绿岛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04-23 04:36   https://www.yybnet.net/

蘑菇亭、贝壳亭、雕像、灯塔,还有那令人舒适的绿地、花木、碧浪、青松,那沿岛而行的幽径,逶迤多姿,山光水色——一切都表明,这里是一处可坐、可立、可远眺、可遐想的公园。小青岛公园和不远处的鲁迅公园,几乎连为一体,成为游人踏浪、踩石的旅游胜地。而小青岛成为公园的时间要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算起。

翻看旧地图,小青岛总是“在线”,只是它显得较为孤独,在前海中,独自矗立;翻看老照片,从拍摄者的镜头中,也能看到远处的小青岛,郁郁葱葱,然而,可望而不可即。除非驾驶一叶扁舟,否则根本无法靠近。

即便如此,屹立在市区前海的小青岛,还是被人们发现山岩耸秀,林木蓊郁,风姿绰约,远望此岛恰如碧螺一点,岛上高擎白色灯塔,亭亭玉立,有“凌波仙子”之美称。在青岛市档案馆,半岛记者查询到,1985年4月21日的《青岛日报》中,记载小青岛于1923年在岛上建茶亭、花圃,设木牌坊,石桌石凳,开辟道路,筑游艇码头。

不过,大多数的记载中,都显示上世纪30年代初,小青岛才被辟为“小青岛公园”。

在形成公园之前,小青岛上的一种花卉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岛上原产一种稀有的百合,1898年被一批外国植物学家发现,认为百合属植物有近百种,花呈现紫色或有紫晕,并具有浓郁香气者方为上品。而在小青岛上发现的百合,花呈黄色,间有紫色斑点,且浓香扑鼻,更为百合中不可多见之上品,遂定名为‘青岛百合’。德人曾因此而称小青岛为‘百合绿岛’。”(《小青岛》摘自《青岛胜迹集萃》)遗憾的是,如今这种百合已经难觅,要想寻找它的芳踪,需要到崂山幽谷中了。

小青岛公园开放后,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说,“由栈桥乘舢板可至小青岛,下船处有一原木结构的拱门,岛上有一简易的饭店。”

时间推进到上世纪40年代,经历了痛苦的1914年日德战争,目睹了1922年收回青岛时百姓们的雀跃,也悲伤地看到了1938年日军再一次登陆青岛,小青岛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涛声代替它无言的泪水。

上世纪40年代,小青岛有了巨大的变化,1941年,为了方便出入,日军建造防波堤坝,与陆地相接。进而为将小青岛作为军事目标,打通山体,设立鱼雷军火库。地上还建有轨道,以供军队用车输送军火。至今,岛上还存在有一段铁轨,铁轨的尽头,是鱼雷洞库展厅,不过,由于适逢关闭,铁将军把门,半岛记者没能进去参观。

1947年8月,青岛的各大报纸报道了抗日战争中,击沉的各式船只和浮船坞要予以打捞的新闻。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该岛一直未向游客开放。1987年12月31日,小青岛开始由市园林部门建设开发。1988年,小青岛公园建设竣工,正式对国内外客开放。

当时的小青岛上,种植着各式树木花草,树木以黑松为主,并栽有樱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春夏、秋三季开花的观赏植物,四季常青。“斑驳秀丽的山岩,葱翠欲滴的树木,捧出一座白色灯塔,如芙蓉出水、仙子凌波,远观近赏,各有奇趣,岛上还有海韵厅、神怡舫和琴岛仙女雕型”(《小青岛公园》刘善章作)1990年在岛之南端又建有一处飘台,供游人眺望海景,观浪、漫步、遐想,很是惬意!

如今,小青岛公园美丽依旧,树木葱郁,花开争艳,生机勃勃,不减当年。

思夫琴女,曾引争议

一进小青岛,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被一尊雕塑吸引住。身姿曼妙,婉约清丽,高举箜篌,忘情演奏,秀发飘逸,如痴如醉。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琴女”,它也曾有过一段轰动全市的争议。

先来讲一段故事。话说很久以前,青岛渔村里,有个小伙子,心地善良,吃苦耐劳,日出打鱼,日落归家。天上的仙女目睹了小伙子的勤劳,渐渐地爱上了他,于是,一日偷偷下凡,与小伙子相恋,结为夫妻。每天傍晚,琴女都会在海边抚琴等待丈夫归来,琴声悠悠,也是丈夫航行的“声标”。然而,这段爱情的终结者出现了。玉皇大帝听闻此事,立刻刮起台风,掀翻小伙子的船只。琴女抚琴等待丈夫归来,一天,两天,三天……没有丈夫的回音,琴女绝望了,纵身跳入海中。然而,一切并没有结束,在那如泣如诉的海浪声中,伴有琴女思念丈夫的琴声……

基于这段传说,接到在小青岛打造一尊雕塑任务的张白涛,决定让琴女“复活”。彼时,张白涛在园林局下属单位雕塑厂工作,1986年,他刚刚完成了鲁迅公园的标志雕塑《鲁迅》。1987年冬天,市里作出决定,要求园林局对小青岛重新规划建设,张白涛接下了雕塑重任。

很快,张白涛就拿出了设计方案,泥塑小稿完成。起初作品的名字并不叫《琴女》,张白涛给它起名《风之歌》,取自聂耳创作的第一首曲子。后来百姓通俗地将其称作“琴女”。然而,“琴女”的裸体形象很快就引发了一场争议。

在当时的中国,对于裸体是避讳的。就在几年前的1980年,袁运生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因含有傣族妇女裸体沐浴的部分,曾一度被覆盖。然而,张白涛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裸体少女代表的是一种纯洁和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代表这座城市的活力和朝气。同时青岛又是一座音乐城市,结合传说故事,少女拉琴的形象跃入张白涛脑海中。然而在琴的选择上,张白涛颇费了一番心思:古琴过于死板,小提琴太过西洋化。后来他想到了中国古老乐器箜篌,具有历史感又有文化底蕴。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最终,基于对艺术的尊重,雕塑通过了。

历时6个月后,也就是1989年11月,高达2.8米的铸铜雕塑《琴女》竖立在小青岛广场。

如今,雕塑不再惊世骇俗,琴女已经成为灯塔之外的另一个标志,她面向大海演奏一曲又一曲哀歌,踮起的脚尖,也彰显了她的心情,焦急,期盼,思念,诉说……

鲨鱼吞浮标军民鱼水情

坐在小青岛的长椅上,眺望大海,思绪万千。来过这里的每个人,都曾留下属于自己的感触,甚至是故事。1936年,作家骞先艾在《青岛海景》中,提到他目睹小青岛和海浪的感受:“山峦起伏在灰色迷雾里面,景象极其迷蒙。对面是一片镶嵌着绿林的小岛,左边海水茫茫,望不到涯际。有两三点帆影在海上起伏,远的模糊,近影清晰。海面有一碧万顷的波涛在摇动……我沉醉了。我的长年郁闷着的心胸,得到了暂时的舒解”。

到青岛市档案馆查阅档案,发现了1988年1月9日的报纸上,记载了30年前的一个奇遇——《巨鲨吞浮标》,算是小青岛目睹的一件奇事吧。

作者孟凡和是一名军人,因为小青岛公园向游人开放,这唤起了他的回忆,他记起30多年前的1953年,“我在海军青岛基地快艇部队服役,秀丽的小青岛就在我们营区内,官兵们每有闲暇,便爱结伴上岛漫步、观览。一天午休时间,老战士赵某约好友刘某进岛游玩,刚坐了一会儿,老赵便发现栈桥方向有两个小黑点缓缓向这边飘来,‘可能是两个人往这边游。’他判断着。这片海区当时有鲸鲨出没,为安全起见,规定不准游泳。然而,两个小黑点却渐渐变成模糊的头影——‘探险家’毫无顾忌地向‘小青岛’靠近。小刘正思索着该用什么方法向游泳人发出劝阻讯号,老赵突然惊叫:‘不好,有鲨鱼!’外海,一条目测约十几米长的大鲨鱼正挺着高高的鱼脊朝这边移动,两战士焦急地脱下海魂衫,拼命地摇着、喊着:‘鲨鱼来了!快游回去——’良久,游泳者似乎听清了什么,赶紧折回头去,但不知是被突如其来的险情吓蒙,还是已经游得乏力了,回游速度极慢!而凶恶的巨鲨,已发现了前面的猎物,开始加速追捕了”。

正在千钧一发之际,水性极好的老赵干脆脱了皮鞋,一头扎进海中,游向鲨鱼,意欲将鲨鱼引开。很快,老赵就被鲨鱼盯住了!巨鲨像迅疾的鱼雷一样倏尔接近过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老赵刚刚游向‘小青岛’不远处的一个指示航道的浮标,大鲨鱼就尾随而至,朝着目标死命一吞!小刘和奔来的战士们都吓得闭上了眼睛……万不料,巨鲨吞下的不是人,而是那个像人一般大小的浮标!”

老赵脱险,“鲨鱼狂挣了两三个小时,终于挣断铁链逃窜了——不过,仅过了三四天,青岛东面的一处海边,就发现这条伤重而亡的巨鲨。经解剖后,浮标赫然在它腹中”。很快,他们就收到了一面锦旗:“军民鱼水情”。

新闻推荐

第十六届青岛枯桃花会

半岛记者王滨报道4月22日,记者来到枯桃花卉交易中心,偌大的交易大厅内早已成为花的海洋,各种盆栽花等一应俱全,4月27...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凌波仙子”,百合绿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