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岛第一条带有线路号的公交营运线路,1路线镌刻在每一位老青岛人的城市记忆中 。自1947年开通线路,它将迎来自己72岁的生日。在这条线路上,有这样一对公交父子兵,他们在1路线上接力服务乘客近60年,从一轮方向盘上感受着时代的巨变,也在时代的影响下用一轮方向盘创造出幸福生活。
曾因客流大实行双车对发
今年78岁的田明仲是现1路驾驶员田世生的父亲,上世纪60年代初,他经国家统一分配来到青岛公交集团成为一名1路公交车驾驶员。“当时青岛市市区面积小 、公交线路也特别少,为了照顾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1路线要比现在长很多。”田明仲告诉记者,1路线曾在早期几经调整,自己驾驶1路公交时其线路已调整为大回环式,单向行驶路线比现在长近一倍。“现在的1路公交从四方发车,经过抚顺路、威海路、莱芜二路等站点,到湖北路就结束了。那时候要从湖北路继续往前跑,经过大窑沟、小港、泰山路等地,顺着华阳路、长春路汽车站回到四方。”
田明仲向记者回忆,当时的1路线始发站旁矗立着第五百货商店,途经威海路、老利群和中山路步行街等众多黄金地段,是许多市民“挤都挤不上”的公交线路。田明仲说,因为客流量太大,那时的1路实行双车对发,两辆公交车同时从始发站出发、发往相反的方向,最后同时回到场站。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青岛市公交线网优化升级,1路线由原来的大环行线路变更、缩短,仅保留由四方发至湖北路的一段并一直延续至今。“改线后,新的1路仅保留了当时一半的线路,另外一半线路的站点则大部分得到保留,变为21路线。”田明仲回忆道。
“时代给了我机会”
田明仲的儿子田世生是现1路线驾驶员,从业20多年,他凭借自身的勤恳踏实从一众驾驶员中脱颖而出,成为青岛市“工人先锋”。但众多荣誉傍身的他却告诉记者,自己从未想过能当上驾驶员,都是时代给了自己机会。
上世纪60年代,父亲田明仲退伍后被分配到青岛公交集团驾驶公交车,身在文登老家的田世生听后羡慕不已,每天都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像父亲一样成为“开汽车的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调整了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允许农民自带口粮在城镇从事非农业工作,为此打开的城市大门使农民重获职业选择自由,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持续繁荣。当时,田世生正处在职业选择的交叉口,这项政策的颁布给了他巨大的惊喜和希望。“我记得特别清楚,政策颁布的前一天我还跟家人讨论盖房子的事,第二天突然一切都变了,我竟然可以去城市工作了。这件事直到今天我都觉得特别感恩,这是时代送给我的礼物。”
来到城市工作的田世生对机会倍加珍惜,他从乘务员做起,在还未从事驾驶员岗位时就向老师傅们虚心求教,仔细了解车辆构造,反复琢磨服务技巧,提高各方面技能,最终顺利接过父亲手中的方向盘,也成为了一名1路公交驾驶员。
在田家,除了田明仲、田世生父子二人外,田世生的妻子、妹妹均就职于公交集团,因为与妻子共同当选公交集团劳动模范,田世生和妻子张建梅这对“劳模夫妻档”曾一度成为全集团范围内的一段佳话。现在,田世生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近期工作,听父亲回忆关于公交的老故事,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他们是被时代推着走的一代人,也是时代发展下的幸福缩影,一家人凭借勤劳质朴的实干精神立足时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文/图城市信报记者 张鹏 通讯员 韩尧钰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4日讯2019年一季度青岛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2%。分类别看,食品和非食品分别上涨5.8%和1.3%,消费品和服务项...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