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 只要不满足要求,3岁的小琪就会马上变脸,摔砸物品;带孩子坐地铁,孩子却像脱了线的风筝到处乱跑……生活中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熊孩子”,也频频被他们折磨得精疲力尽。
3岁的小琪经常在吃饭时大声哭叫,有时不满足要求就用头撞墙,摔砸桌上的物品,甚至把喂进嘴里的饭菜吐得满地都是。这时候父母赶紧停止喂饭,抱起她来不停地安慰,并打开电视给她看所喜欢的节目,给她果汁和零食才慢慢停止哭泣。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小琪”,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温顺听话,自己的孩子却怎么都不听话?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王婷婷医生提到了一个概念——行为矫正,行为矫正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以改变各种问题行为。有研究证实,儿童不正常行为可以通过行为干预的方法加以控制甚至消除。行为矫正有一些基本方法,如行为强化、行为消失、惩罚、奖赏等,家长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基本方法,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和方案,以帮助儿童塑造良好行为,改善不良行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王婷婷建议,有这方面困扰的家长要注意,孩子某种不良行为第一次出现时,很多家长总抱着“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的态度,错过了第一次最佳教育和引导的机会;当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施以惩罚。这里的惩罚,不是威胁,也不是打骂。因为学前儿童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和顾及将来的可能结果,孩子一会可能就忘记了,所以威胁意义不大。打骂更不可取,因为很可能使孩子也具有暴力倾向 。我们需要做的是,及时指出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好 ,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因为情绪化,如果不听,更加哭闹。我们就要予以及时惩罚,但惩罚前要与孩子提前约定好 ,可以采取冷处理,如不予理睬的方式,或者让孩子单独处于房间的角落,并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被责罚的。
另外,很多家长责罚过孩子就完事了,这样不好 。比如孩子拿其他小朋友或幼儿园的笔、橡皮及玩具回家,很多家长只是简单批评一句“不能拿别人东西”。这种情况下责罚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明天把它还回去。你想玩别人的东西,要先经过别人同意,用完以后要还给人家。”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才不会再出现错误的行为。同时,王婷婷建议,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家长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以身作则,因为父母是最好的榜样;二是鼓励、赞赏,孩子的每一点小小进步都需要及时地 、大张旗鼓地称赞,使他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将于4月13日本周六上午9:30在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安徽路32号)举办《行为矫正相关知识》的公益讲座,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王婷婷医生现场为大家介绍行为矫正相关的知识,与大家进行交流,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来聆听。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新闻推荐
重点办好10方面31项民生实事 西海岸要送36.6亿“民生礼包”
信报讯4月11日,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该区将投资36.6亿...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