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1日讯10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企业级劳务实名制管理实践观摩会”在青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青岛市正在打造以农民工身份资料为核心,由“云”“网”“端”三部分构成的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于今年6月底之前打造完成,届时,农民工管理将实现信息化。
本次会议对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路校区图书馆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从进入工地大门开始就“黑科技”不断。“您好,您的信息并未录入现场管理系统。”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记者看到,工地大门口设置了三台闸机,必须“刷脸”才能进入。“这是我们工地与杭州一家公司合作开发的劳务实名制用工管理系统,结合人脸识别、二维码、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劳务人员从信息登记、合同管理、劳务进场、安全教育、综合交底、考勤统计、工资结算、工资支付的全过程管控。”中启胶建项目经理况元恩介绍,项目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身份证刷卡登记、APP登记等多种方式对劳务工信息进行登记,并在工地出入口设置人脸识别打卡机,劳务人员每天上下班均实行打卡,并对打卡情况和在岗情况进行监控管理。通过打卡管理,劳务工的出勤信息就保存到系统里,发工资时,导出系统数据,该发多少,谁发没发,一目了然。
更智能的是,结合二维码技术、智能安全帽GPS定位应用,系统可以对施工任务进行定时提醒,实现智慧派工。项目还采用了扬尘监测+自动喷淋联动、VR+安全体验、超实景融合指挥中心、可视化塔吊、二维码收料、危险源预警、智能地磅系统、BIM技术应用展示等多种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比如说,像塔吊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塔吊工在开启塔吊之前必须先‘刷脸’,如果不是塔吊工操作,系统就会关闭和报警。”况元恩说。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玉勇表示,建筑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系统,有力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也利于维护农民工权益。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目前青岛市正在打造以农民工身份资料为核心,由“云”“网”“端”三部分构成的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系统将于今年6月底之前打造完成,全市所有在建建设项目都将接入,该系统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与工程质量,规避用工风险减少劳务纠纷,同时督促用工项目承担应尽的责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傅春晓)
新闻推荐
早报4月11日讯11日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悉,该区出台《关于提高项目建设行政审批效能的十七条意见》,聚焦建设项目从立项...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