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克飞
褐木庐,坐落在青岛汇泉湾西北林木苍郁的山坡上,是宋春舫“斥金四千”始建的戏剧主题图书馆,这座被梁实秋称作“我看见过的最考究的书房”,建成至今已有近九十年历史了。身为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的宋春舫,豁达而多金,到处购置房产,不但自住,还提供给友人,颇有孟尝之风。杭州的春润庐,就颇似青岛的万国疗养院,被宋春舫用来接待众多友人。
在杭州寻得春润庐,纯属偶然。
那是在杭州北山路上,恰值午后,和煦的阳光打在路面上,一派悠然,临西湖的对面马路倒是有不少游客,可喧嚣声似乎传不到这边,俨然两个世界。
就这样信步前行,没多久便见到了北山路54号的春润庐。
这是一处漂亮的欧式宅院,内有小楼两栋,但我初见它时,因石头院墙挡住视线,只能透过上端的铁栅栏看到前面的“润庐”,另一栋“春庐”则躲在后面。
若无院门上挂着的历史保护建筑的牌子,我只会一瞥而过——这样的建筑,在杭州、在青岛、在上海,都太多太多,虽然美丽,但非我目标。可驻足看简介,才发现这个宅院叫做春润庐,由宋春舫和朱润生共建。
意外之喜,就这样从天而降。
宋春舫一直是我极感兴趣的民国大家,尽管声名不彰,但越是探寻,便越能发现他身上故事之多。凑巧的是,他与那个我居住了十三年,至今魂牵梦萦的城市——青岛,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家境极好,至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后,先是买下一栋小楼用作书房,将平生收集的戏剧图书全部搬来,书房名为“褐木庐”,被梁实秋称作“我看见过的最考究的书房”,他本人也有“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和“中国第一喜剧作家”的美誉。
他也是中国现代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在青岛,他建立了中国首个海洋研究所,也是中国首个水族馆的发起人和重要募捐人,他还在海畔设立观潮站,每天准确测定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水位,得出平均值,连续几十年未曾间断。1949年后,因全国仅青岛有这样的记载,因此将其海水平均高度作为中国水平面,在青岛观象台建“水准原点”,全国各地的海拔高度一律以这个水准原点为基准来计算。
他还曾在青岛的金口一路买下一处宅院,辟为“万国疗养院”,也做旅馆之用,专供友人来青时居住,胡适便曾在此下榻。
这般说来,身为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的他,文理兼修,玩有所专,俨然旧时公子哥,才情过人,又豁达而多金,到处购置房产,不但自住,还提供给友人,颇有孟尝之风。
这杭州的春润庐,也颇似青岛的万国疗养院,被宋春舫用来接待了众多友人。
从时间上来看,先有杭州春润庐,后有青岛褐木庐。前者建造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但可确定为民国初年,即上世纪一零年代,后者建造时间同样无法考证,而它作为褐木庐存在,则是宋春舫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购置后的事。
宋春舫是浙江吴兴人,家境优越,先后任教于北大、清华,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又任教于国立青岛大学,杭州春润庐虽是他的产业,但他几乎未曾住过。另一位产权所有者朱润生也不在杭州工作,同样很少在此居住。可这里并不冷清,反倒往来无白丁,一点也不输于那高朋满座的青岛褐木庐。
只是,青岛褐木庐作为宋春舫的书房,是当时的文人聚会之所,杭州春润庐则更多以客房的形态存在,就如宋春舫在青岛所设的万国疗养院。
根据现存资料,在此暂住的第一个房客是蔡元培,接着便是北大教授马寅初,担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的谭熙鸿则携家人在这里长住了五年。后来,这里迎来送往更为频密,据谭熙鸿的儿子谭伯鲁回忆,蔡元培是常客,徐宝璜和蔡尚文夫妇、林风眠夫妇也都曾在此暂住,北大教授张歆海和韩湘眉在这里成婚,按谭伯鲁的说法,这里简直就是不挂牌的北京大学招待所。至于访客就更多了,章太炎、徐志摩、蒋梦麟、熊十力、马一浮、丁西林,乃至陈布雷、张静江、胡汉民、宋子文、李石曾和吴稚晖等,都曾来此做客。
如此热闹,主人宋春舫却未曾出现——他先是在北京,后赴青岛,1937年,因时局动荡,他离开青岛,可一年后便英年早逝,年仅46岁。再后来,宋春舫几近被人遗忘,只有他的藏书与藏书票,屡屡见于流通领域,被行家视为珍品。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张海玉报道3月27日上午,崂山区新华锦长乐居养老中心开展了“电梯关人救援演练”。通过演练,提升了养老服务...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