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家里的老照片,老青岛人谁没有几张中山公园的留影?最经典的场景:门正对着的七童戏水喷泉池、现梅园里的白木格亭子、樱花树下的全家福、菊花展、灯展……中山公园存留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我对中山公园的记忆最多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也是我的儿童时代。那时中山公园是收门票的,每到五一,好像全青岛市的人都来到这里了,售票窗口前人头攒动,队伍排出去老长,从买票、进园开始就热闹非凡。售票厅现在仍在,保留完好,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那时候,儿童戏水喷泉池边总是被大人孩子挤得满满的,要照张相,镜头里会出现几个主角。花岗岩雕刻的七童戏水生动活泼,有的作跳水状,有的拿着泳圈迈步向前,有的正在打球、玩水、挖沙,动感十足。这组雕塑是1974年建的,七童前面是喷泉环绕,这样的喷泉当时在全国都没有几处,一建成便引起了轰动,青岛人谁还没有个喷泉雕塑照呢?现在梅园里的白色木格亭子也是上镜率极高的,大人孩子或在亭里或在亭外,绿地绿树的掩映中,白色的亭子格外醒目,造型也别致,梅花形的窗口正好似相框一般。我两岁时,有一张全家福就是在白亭子前照的,那时亭子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当然是儿童乐园,旋转木马前永远有排不完的长队,小朋友们一上去就奔向早在下面就盯上的高头大马,也有没抢到木马不得已坐在低低的小轿车上而闷闷不乐的。一声铃响后,旋转开始,随着木马的高低起伏,每个人都开心地享受着短短的三分钟,骑马的小朋友享受,围观的人也欢乐,那里是聚集人最多的地方。滑梯,那时乐园里有一大一小两个木制滑梯,很人性,大的高些,下滑的速度很快,大童玩;小的矮些,下滑的速度慢,小童玩。滑的人多了,两个滑梯的木制滑道光滑油亮。后来又建了一个大象形状的石制滑梯,更加矮小,刚开始滑就到地面了,滑感也不如木制的,所以受欢迎程度差多了。还有跷跷板、秋千……现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休闲健身器材,儿童乐园整体迁到了前区,目前也由人声鼎沸转入萧条冷落,又要更新换代了。去年春节去游园,旋转木马前竟然一个人也没有,我买了票问收票青年:“凑够几个人可以开始? ”得到的回答竟然是:随时!我惊讶道:“就我一个人也可以? ”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一位中年妇女,乐不可支、从从容容地上去,挑选了一匹最顺眼、最高大的马儿,一个人享受了一场华丽的旋转。动物园那时也很是热闹,动物们好像比现在集中,在笼子里疯狂转圈的狼,给好吃的会拜拜的黑熊,热闹的猴山,威风的狮子、老虎……
从小我就喜欢中山公园,现在仍然喜欢。想要热闹,它有口琴帮、合唱团、歌舞群、锣鼓队,有独唱的,有群娱的,有单乐的,处处洋溢着活力和激情,不分年龄。想要安静,有幽静的牡丹园、桃园、桂花园、蜿蜒的木栈道……偌大的园子,闹静两相宜。
中山公园从德国人收购会前村建园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个有文化、有历史、有美景的公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希望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年龄的人回想起它,都会记得它的美好!
新闻推荐
变则通 黄海大变阵三球完胜黑龙江主场首胜,克莱奥赛季首秀表现抢眼
文/半岛记者杜金城图/半岛记者何毅“变则通,通则胜”。4月6日下午,经过大变阵的青岛黄海队在中甲第四轮迎来一场大...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