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每一位市民家中世代坚守的精神信仰和独具特色的老物件正逐渐变成永恒的符号,成为家族的传统和象征。”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本报特约评论员刘同昌表示,每当清明到来,越来越多的老人热衷于对过去的美好事物进行回忆和传承。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回忆和传承应该变成祭奠先祖最好的礼物,它们代表了一个时代,同样也激励着后辈不断向着更好的生活而奋斗。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悲痛落泪的节日,它应该成为一个再次加油出发的日子,沿着先辈的足迹,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对前人是最好的交代,对后人则是最好的鼓舞。
记者 蒋南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罗艳王艳2015年,外贸出口和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179万美元;2016年,跨境销售额突破2200万美元;2017年11月,以1975万美元出...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